经济怎样影响历史进程?

经济怎样影响历史进程的呢?可以以明清两朝的兴衰来说明: 明朝兴衰重的经济状态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积极倡导重农富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通过奖励垦荒、解放奴婢、兴修水利、大量移民等措施,使...

经济怎样影响历史进程的呢?可以以明清两朝的兴衰来说明:

明朝兴衰重的经济状态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积极倡导重农富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通过奖励垦荒、解放奴婢、兴修水利、大量移民等措施,使得明朝早期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天下土地总面积为850多万顷,是元朝末年的4倍,朝廷征收的税粮3200多万石,是元朝末年的270%。可以看出,明朝前期,经济相对元朝末年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复苏和发展,缓解了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才能保证明朝统治继续平稳发展。

再看看明朝末年:

明朝末年开征了著名的“三饷”:辽饷、剿饷和练饷。开辽饷时,崇祯皇帝还特意下了“罪己诏”:再苦吾民一年。就是再让我的老百姓受一年苦啊。其实,根本不是苦一年,而是年年都要苦,以至于最后民不聊生。另一方面就是节流。其中有一个措施影响了历史走向。朝廷对北方驿站进行改革,精简驿站,这就要裁人啊,于是大批驿站员工下岗。这手改革其实只省下了68万两白银,却敲响了明朝的丧钟。因为其中一位姓李的驿站员工被裁员,走投无路,干脆造反,最后把北京打了下来——就是李自成。这就是明朝灭亡在财政上的总逻辑。说到底,还是明朝财政出了问题,没有钱。当崇祯国库收入年年为负,外有后金政权不断的骚扰,需要边关的响银,国内天灾产生大量难民不能安置,经济直接使得明朝整个统治框架疏松,一碰即倒塌。

清朝兴衰重的经济状态清初耕田和人口的增加上。顺治十八年(1661),全国耕地是549.3万余顷。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全国耕地增加到741万余顷。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口也增加了。康熙五十年(1711),为2460余万。到乾隆六年(1741),增到1.43亿(包括登记入册的隐漏户口)。到乾隆末年,达3亿左右。到道光十八年(1838),已增至4.09亿,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康熙时代,重视水利事业,修复了淮、黄故道,疏浚了永定河,开凿了宁夏的一些渠。康熙帝对水利学和测量学都有一定研究。他多次亲行勘察黄河与永定河工地。任用水利专家靳辅为河道总督 ,由水利学家陈潢为其助手。清代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在江南、湖广、四川诸地般可达二三石,个别地区亩产至六七石之多。高产作物加番薯,也传布到河南、河北、陕西等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清朝早期社会经济相对明朝末年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直接导致所谓的“康乾盛世”的诞生,稳固了清朝几百年的统治。

再看看清朝末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天朝上国“的美梦化为泡影。当时,晚清阅批统治下的社会动乱不堪,经济每况愈下。

甲午战争(光绪二十年,1894年)之前岁出为8924.9万余两,与岁入相较赤字为20余万两,甲午战争之后岁出为10112万两,与岁入8820万两相比较,赤字1290万两。清阅批为偿付甲午战败赔款,共借外债多达3亿两白银,还本付息总额7.29亿两!后来,据中国阅批统计,截至1938年,用于甲午战争赔款的外国借款,中国实际共支付了白银6.707亿两,也就是说实际偿还的款项增加了4.3亿两。经济推动历史发展从明清两朝的兴衰的社会经济状态可以看出,经济直接影响着政权的稳定,导致朝代的更替,我们都知道,战争实际打的时国家的经济实力,没有雄厚稳定的经济保证,任何组织都会被瓦解,历史时人民创造的,社会经济影响人民的方方面面,从而推动历史的发展。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您的点赞评论,都是对作者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更多精彩,关注我哦!

  • 发表于 2021-11-20 09:29
  • 阅读 ( 330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马国伟
马国伟

663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