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粉
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油松、赤松、黑松等的花粉。
春季开花期间采收雄花穗,晾干,搓下花粉,过筛,收取细粉,再晒。
生于温带沿海山地和平原、海拔100-2600m的山地
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导航、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别名松黄、松粉。
乔木,高达45m,胸围1.5m。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成不规则长块状裂。小枝常轮生,淡黄褐色,无白粉,无毛;冬芽卵状圆柱形,褐色,先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有长尖头。
叶针形,2针一束,稀3针一束,长12-30cm,细长而柔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道约4-8个,在背面边生,或腹面也有2个边生;叶鞘初呈褐色,后渐变成灰黑色,宿存。
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弯垂,长1-1.5cm,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状;雌球花单生或2-4个聚生于新枝顶端,淡紫红色。球果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形,长4-7cm,径2.5-4m,有短梗,下垂,熟时粟褐色;中部种鳞近长圆状倒卵形,长约3cm;鳞盾菱形,微隆起或平,鳞脐微凹,无刺。
种子长卵圆形,长4-6mm,连翅长2-2.7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12月。
《中国药典》
甘,温。
归肝、脾经。
燥湿,收敛止血。外用于湿疹,黄水疮,皮肤糜烂,脓水淋漓,外伤出血;尿布性皮炎。
《中药大辞典》
甘,温,无毒。
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
祛风益气,收湿,止血。治头旋眩晕,中虚胃疼,久痢,诸疮湿烂,创伤出血。
《中华本草》
甘;性温
归肝;胃经
祛风;益气;收湿;止血。主头痛眩晕;泄泻下痢;湿疹湿疮;创伤出血
内服:煎汤,3-9g;或冲服。外用:适量,干撒或调敷。
血虚、内热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