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从事一些行业时,需要考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几年下来,报考费用没少交,证书也考了一大堆,但证书的含金量有多大,自己的提升又有多少,却并不一定清晰可见。近日,国务院印发 《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背景下,部分职业资格的逐渐取消,无疑可以激发就业创业主体的活力,扫清就业创业路上的障碍。
据报道,我国从1994年开始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包括准入类职业资格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由人社部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设置。此外,各地方、各部门也自行设立了大量职业资格。据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国务院部门共设置各类职业资格618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219项,技能人员资格399项。地方自行设置职业资格1875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资格389项,技能人员资格1486项。我国职业资格的种类数量之庞大堪称世界之最。然而,设置如此之多的职业资格是不是就真的有助于提升职业水准和岗位技能呢?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可以肯定地说,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能够促进劳动者接受相应的职业教育培训,为劳动者自主择业和用人单位自主用人提供客观公正的职业能力凭证,特别是在推动人们学习技术、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方面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实事求是讲,这是一项好的政策制度。但是,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过程中,由于制度设计不够严谨,职业资格证书的发展过多过滥,有的甚至成了制约创业的拦路虎乃至一些部门和行业的摇钱树。比如,有的职业资格证书重复设置;有些组织、协会、学会的监督管理工作做得不够好,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分离、鉴定和培训分离做得还不够;有些职业资格是水平评价类的,但是有的地方把它作为准入类的。此外,还有一些职业资格认定已经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当然,更不排除一些机构行业靠批发职业资格证学习牟利。
职业资格证书的好经被念走了样,在激发大众创新热情和技能提高上,就会由推力变成阻力。比如,有的因考证困难,入不了门、发挥不了特长;有的虽然拥有一大堆的资格证书,却难以适应现实需求;还有的证书含金量低,还有造假的嫌疑等等。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表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背景下,职业资格不能成为就业创业的门槛。”
对于一些重大领域、高精尖行业和关系大众生命健康等特殊行业、特许行业、特定行业,需要一定的职业资格认证,以规范行业秩序,提升行业发展能力。但是对于大众化的、基础化的职业,未必行行都要资格证、处处都要资格证。资格证太多太滥,只会成为大众创业的负担和障碍,抑制创业的冲动和激情,最终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如今,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很多行业、专业和技能,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开发,有的职业资格证早已过时,有的已没有多少现实价值,逐步淘汰一些不符合发展需求的职业资格证是大势所趋。笔者以为,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也是阅批简政放权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深化改革的一个助推力。笔者希望各行各业进一步整合、简化各种职业资格证机构,通过解放“证束缚”,不断激发大众就业和创新的热情,让创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