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特效道具的生态越来越成熟。
一方面,使用特效道具拍摄视频的用户逐渐增多,明星的加入让很多道具在短时间内成为潮流。很多粉丝都被李习安的哪吒特效和杨颖的逃亡公主模仿拍摄视频所吸引,大大提升了用户参与拍摄同款的热情。
比如,在10月底上线的“魔性的双马尾”道具,在近两周内有超过230万人使用,张馨予、赵露思、杜海涛等明星都使用了这款道具,点赞数最高的视频超175万。
9月27日至10月31日期间,Tik Tok发起了首届Tik Tok道具设计大赛,该道具获得了全能创意巡回赛大师奖。《涂鸦王国》主编麦超评论说,这是一款面向所有用户的万能滤镜,充满愉悦效果。
另一方面,平台更加关注这一群体,推出了多项针对特效艺人的扶持政策。比如为了选拔出高质量的特效艺人,在首届Tik Tok道具设计大赛中设置了高额现金奖励,获得大师奖和人气奖的特效艺人获得10万元奖励。
截至发稿前,该话题播放量达15.2亿。
让我们好奇的是,这些爆款特效道具背后的特效师是如何设计道具的?商业价值几何?而且,这个刚刚出现两年多的新行业,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通过采访四位Tik Tok特效艺术家,我们希望探索其中的一两位。
千万人都在拍的特效道具是怎么做出来的?
肖庚是影视特效艺术家,平时为汽车等产品做特效广告。后来,在同事的推荐下,他接触到了Tik Tok的特效行业。
他从今年6月开始制作特效道具,5个月发布了30多种道具,使用人数超过3900万。
据他说,目前特效道具的制作流程比他自己的工作简单多了。只需要使用Tik Tok官方特效制作工具“特效”。
Creator”,导入绘制的元素,并添加一些命令进行输出和上传。
截至目前,他制作了名为《夜上海歌手》的最佳单品,被1063.4万人使用。当用户出现在镜头中时,他将成为一个戴着面纱、化着华丽妆容的歌手,可以用不同的背景音乐对唱。据小耿说,这个道具会火的主要原因是之前这个风格的特效不多。
据他说,最耗时的步骤主要是在受孕初期。通常特效师会花很多时间寻找灵感,思考什么样的道具会被大家喜欢。小耿说:“有时候灵感来了,两三天就能做一个道具上线。
参加比赛也是磨练道具制作技能的“训练场”。第一届Tik Tok道具设计大赛启动后,他积极参加比赛,发布了6个参赛作品,每个作品的使用量都超过了百万。其中《嘻哈达人》的特效数据最高,超过255.2万用户。
正如小耿感受到的,大赛开始后,丰厚的现金奖励和平台流量的曝光吸引了不少新人。
贝努鸟瑞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一名自由插画师,每天的工作就是画画和教学。一个月前,出于好奇,她打开了设计大赛的宣传页面,通过平台官网观看了几段教学视频。
她说:“我也在做课程研发,所以一直对教学视频感兴趣。另外,我已经具备了绘画的基本功。了解了具体的制作流程后,我觉得可以做特效。”。
其实做一个特效并不容易。最初,贝努鸟瑞。
画了一些简单的头饰,放置到模板上,但她发现当脸在镜头前左右晃动的时候,头饰在跟踪脸部时会出现误差。
后来,她点开了官网提供的模板和教学视频,很快明白了如何调整,便一点点精细地打磨自己的特效道具。
“雨过白露”是她制作的第一个道具,灵感来自于平日看的仙侠剧,通过鹿角头饰展现出类似神仙或妖怪般的角色效果。
在成功上传了制作的第一款抖音特效后,Bennu瑞发动自己身边的朋友和亲戚都去拍摄,没多久这款道具就上了抖音道具的面板推荐。虽然这款道具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火起来”,但还是激发了她对制作特效的兴趣。
如今回头看自己的处女作,她认为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没有考虑到不同的拍摄背景,实际拍摄出的颜色不够干净。
但Bennu瑞没有想要放弃,不仅在空闲时,给那些用自己道具拍摄的人点赞和评论,分享一些如何拍摄特效的技能,还给自己报了一些课程,用于提升自己绘画和制作动画的技能。
从幕后走向台前
用户对于特效师的关注度逐渐提升。以前,一款特效道具火了,用户也很难关注到道具背后的特效师。
在抖音官方审核通过后,优质特效会出现在抖音原创面板中。根据数据变化和算法推荐,可能会被算法推荐到热门。用户只有在使用道具拍摄视频的时候,才会进入页面进行选择。
此前,抖音上线“道具聚合页”,当用户刷到一个带道具的视频,可以点进道具角标进入聚合页,若是原创特效师制作的道具,则会置顶特效师本人的视频内容。当时被认为是特效师的一大涨粉利器。
在此基础上,最近抖音又增加了特效师本人的露出。比如,上线的#首届抖音道具设计大赛#话题中,全是不同特效师的作品;点开不同的原创道具页,可以看到特效师的账号名称和个人置顶内容等多处曝光。
在账号认证特效师之后,Bennu瑞明显感觉到视频的流量在上涨,“虽然自己抖音账号的粉丝数不多,但现在在搜索框搜索自己的账号可以立刻显示出来”。
我们也发现,不少特效师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制作并上线一款道具还只是开始,后续如何冷启动、对新道具进行宣传和传播,成为了如今横亘在特效师面前的新挑战。
特效师们愈发重视对个人抖音账号的精细化运营。
上线一款新道具后,特效师会立刻拍摄一版视频,一方面是为了给用户做个范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显示在“道具聚合页”的置顶位置。
Bennu瑞说,“如果个人账号的粉丝量足够多,每次推出新的道具都会获得比较大的曝光量”。
特效师“火鸡哒哒哒”是来自“香蕉联萌”旗下一个抖音账号,他们会找一些达人使用自己的道具拍摄做推广,“之后想找一些演员拍摄精致的视频内容,发布在我们自己的账号上”。
还有一些特效师则更注重对个人风格的打造。小耿逐渐摸清了平台和用户的喜好,找到了自己制作道具的风格,
“做特效前必须要考虑受众的问题,粉丝更偏好哪种类型的特效。如果做出了和其他特效师风格类似的道具,效果也不会很好”。
随着抖音账号的粉丝数增多,粉丝对他的期待也在逐步提升,他感觉压力更大了,为了制作出自己满意的特效,他在道具设计上正在经历从“量”到“质”的转变,“把道具质量搞上去,才是最主要的”。
特效师正在从副业向职业发展?
一年前,新榜曾发文《揭秘抖音特效师:有人一条视频涨粉70万,有人一条广告价格不过万》,在文章中提到“几乎所有的抖音特效师都是兼职”,甚至有位特效师表示“只是赚个零花钱”。
当这个时间维度拉长,AI技术和短视频行业迅速发展,延展出特效道具这样一个细分品类。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特效师,试图从创意上挖掘更多新的机遇。
一方面,特效师的收入结构正在逐步完善。除了平台特效使用量激励和参加比赛拿奖金外,平台也会牵线给特效师对接一些商单,对特效师的职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辅助的支撑。
抖音账号“火鸡哒哒哒”的负责人刘琦介绍,他们目前一个月可以接十几个商单。因为团队“香蕉联萌”之前主要做电影和动画相关的行业,他们的制作流程更为专业,一个特效道具大概需要10天,前期主要负责创意和人物静态部分的设计,后期则是负责动态制作和合成。
团队的流程化操作模式也使得他们在制作道具上更为精细,也可以及时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整。
而对于那些“单打独斗”的特效师来说,平台针对特效使用量的奖励尤为重要。小耿说,道具使用的人越多,平台给到的收益就会增加,他目前一个月收入大概在2-3万。
另一方面,随着新人特效师的不断涌入,特效道具的迭代速度变快,即便是一些比较成熟的特效师也感到压力倍增。
他们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能力,抓住当下的热点,将其制作为特效道具。为了给特效师提供灵感,抖音还通过社群运营的方式,教大家如何把好的创意转化为道具。
比如,在“不倒翁小姐姐”火遍抖音的时候,特效师“火鸡哒哒哒”做出了一款名为“大唐荣耀”的道具,超过737万人使用。
如今,层出不穷的特效道具引爆话题,甚至出圈。背后的特效师也成为了平台方极为重视的群体,
他们不仅可以产出各种类型的道具,制造出有爆发力的内容或话题,引导用户积极参与拍摄,还可以活跃整个平台生态,增加用户粘性。
在采访中,不少特效师对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抖音账号“火鸡哒哒哒”的负责人刘琦说,在国内,特效师这一行业还很新,但在国外已经是相对成熟的行业,大概有20万人从事特效师的职业。
从全球的趋势来看,特效的技术发展正从多元化往精细化发展,强调对制作流程、团队分工的细化,也就意味着特效师们势必要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道具玩法也会变得更多、更齐全,比如AR领域。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特效师这一行业,除了背靠抖音平台的巨大流量,此后还会有更多创作的舞台,比如火山小视频,相机类App如轻颜相机等,甚至走向海外,职业化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