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2024年前,将再投入约30亿元,新建改扩建13所公办学校、27所公办幼儿园,预计新增中小学学位2.5万个、幼儿园学位8000个……近年来,潍坊高新...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2024年前,将再投入约30亿元,新建改扩建13所公办学校、27所公办幼儿园,预计新增中小学学位2.5万个、幼儿园学位8000个……近年来,潍坊高新区聚焦“卓越高新、品质教育”发展目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解决家长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持续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倾力建设好每一所学校

潍坊高新区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品质配备,把每一所学校努力建成品牌校、优质校。去年以来,累计投资21亿元,启动9所中小学、13所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工程,智谷学校、未来实验学校二期等一批高品质学校相继建成投用。持续推进学校“五清三提”工程,投入850万元对已建成学校进行内部改造提升。结合全市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规划部署,2024年前,将再投入约30亿元,新建改扩建13所公办学校、27所公办幼儿园,预计新增中小学学位2.5万个、幼儿园学位8000个,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承载力,破解“入学难”“入园贵”等问题。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努力教育好每一名学生

坚持人才强教战略,潍坊高新区以优质师资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双一流+骨干教师+事业编+聘任制”四位一体人才引进机制,年内计划招聘各类优秀教师432名,再创历史新高。通过细化岗位设置、加试专业技能测试等方式,引进一批专业突出、特长明显的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高水平专业师资。扩增优质师资队伍,面向“双一流”高校和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高校引进优秀毕业生77人。区级及以上教学能手占比达到30%;年内有2名校长被评为潍坊市特级校长、2名教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2名教师被评为潍坊名师,入选率居全市首位。高素质教师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优化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育管理人才能力专项提升工程,围绕7大方面42项关键能力,开展主题式、参与式、实践式培训,加快年轻教育干部成长。全区中小学校级干部平均年龄从47周岁下降到44周岁;40周岁以下干部占比从4.3%提高到25%,为教育持续优质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全力关注到每一个诉求

潍坊高新区强化“利他思维”和“为民情怀”,把群众的教育诉求作为推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目标。解决好群众的每一个诉求,结合市阅批12345热线反馈问题,对群众的投诉咨询进行逐一分析研究。今年上半年以来,累计收到971件咨询投诉,已全部完成清零。在全市率先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群众关心的划片招生、食堂安全、校车服务、贫困救助、教育收费、教学质量、教师素质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高新区把服务送到家门口,依托督学责任区体系,对全区584个住宅小区进行包靠,建立起“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网格。每个网格由1名教育干部、1名街道干部、1名教师担任网格成员。网格成员通过入户走访、网络问卷等方式征求各类意见建议8100多条。各学校幼儿园分类制定问题清单、诉求清单和特别关心教育对象清单,实现了件件有对接、事事有反馈。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让家长成为学校办学支持者,高新区各中小学、幼儿园成立1100多个班级家委会、56个校(园)级家委会,家委会成员达到6500多人。家委会成员通过入校参观、志愿服务、随堂听课、陪餐陪护等方式,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办学行为,成为沟通协调学校与家长关系的纽带桥梁。

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研发启用高新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发布培训机构教学点位339个、课程1486个、注册教师1403人,排课信息1.3万条,课程内容、师资、费用等信息在线“一键查询”,报名、课程评价、年检审批等功能“一网通办”,实现了便民服务与规范监管相统一。

尽力落实好每一份责任

高新区通过制度建设压实工作职责,实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常态化。建立办学满意度调查机制,每学年组织一次教育满意度测评,2021年暑假期间共收到家长答卷5万多份,参与率达到98.8%,进一步了解了家长的新诉求、新要求。教育分局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点对点逐校反馈,建立清单、销号管理,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把办学满意度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校长职级工资发放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满意度明显低于全区平均值的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有效压实校长(园长)的第一责任人职责。

同时,指导各中小学、幼儿园将家长满意度与师德考核、年度考核、绩效分配、职称竞聘、评先树优等工作进行结合,持续强化以群众需求为目标的办学导向、育人导向。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健全常态化家校沟通,强化育人导师职责,每名任课教师包靠班级10-20名学生,对特殊群体学生由班主任重点包靠,实现了所有学生全覆盖。任课教师每月至少与家长做1次电话沟通或面对面沟通,通过准确、及时、充分的沟通,让家长看到学生的变化,感受到教育的温度和力量,凝聚了家校协同育人的强大动力。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 发表于 2021-10-10 00:06
  • 阅读 ( 180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i小杰
i小杰

723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