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中医养生穴位按摩及功效)
常用中医养生腧穴定位及按摩后功效简介。
一、头部按摩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按摩可以缓解紧张,减少食欲。
印堂穴:位于额部两眉头间。按摩可治疗失眠、头痛、鼻炎。
四白穴:双眼平视时,四白穴位于瞳孔正中央下约二厘米处。主管肠胃功能,治口歪眼斜。
太阳穴:位于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按摩可治头痛、眼疲劳、牙痛。
睛明穴: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治近视、目眩肿痛,还可以治心动过速。
水沟穴(人中):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按压可清热解暑、开窍回阳。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平齐。按摩可治中风、伤寒,可壮阳。
二、背部按摩
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按摩可治疗肩颈酸痛、乳腺炎。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按摩可疏通肺气,平喘、止痰,除雀斑。
膏肓穴: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按压可治疗肌肉僵硬酸痛、咳嗽、气喘。
心俞穴: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摩可治心悸、失眠、癫痫、咳嗽、吐血。
膈腧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正中线旁开1.5寸处。按摩可治贫血、荨麻疹、皮肤病、神经性呕吐等。
胃管下腧穴:
肝腧穴: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摩可治肝炎、神经痛、癫痫、青光眼等。
胆俞穴: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按摩可治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炎、口苦、黄疸、肝炎等。
胃俞穴: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治脾胃病、背痛。
肾腧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刺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按摩可排水消肿,调节代谢,护肾。
命门穴: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与肚脐相对。按摩可治腰痛,调月经,治前列腺炎,养肾。
志室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按摩可治肾虚。
大肠俞穴:该穴位于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摩可治便秘、腹胀泻、腰疼。
三、手部按摩
合谷:位于虎口处。按压可止痛、活经、清热解毒。
肝点:位于手掌面第4指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处。按摩可养肝、缓解疲劳、治黄疸、治头颈痛、治胃胀。
外劳宫(落枕穴):手背,第二、三掌骨间,指掌关节后0.5寸凹陷中。按摩可治手指麻木、落枕、颈椎病、消化不良、腹泻等。
曲池穴:曲肘时纹路尽头处即是曲池穴。按摩可治腹痛腹泻、高血压、热病、上肢不遂、癫狂等。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按摩可通脉、止痛、治腰肌劳损、清肠。
四、腿部按摩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按摩可健脾胃。
三阴交穴:汇聚脾经的湿热之气,肝经的水湿风气,肾经的寒冷之气。距离足内踝四指宽处。按摩可助眠、补肾肝、健脾祛湿。
涌泉穴:脚心处,抓脚趾时,足底凹陷的小窝点处。可治便秘、小便不利,足心散热,治咯血、头疼等。
(本资料整合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