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是价值投资吗?是关于如何进行价值投资吗?都不是。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企业家的心路历程和思维沉淀。玉峰路3354号。
在《价值》这本书里,你可以读到章雷对投资、求职、思考、人生时间的真诚记录和总结。许小平3354号。
一般来说,相对于“顶值”的《价值》这个标题,更贴切的名字应该是《张磊的人生回顾、投资理念及投资案例分享》。用“个人回忆录”的心态看这本书更合适。
本书虽分三部分,但大体由四大内容组成:章雷生平经历回顾(第1-3章)、投资理念与思路(第4-5章)、高毅企业文化与组织(第7、10章)、被投资企业展(第6、8、9章)。此外,还增加了章雷的所有采访手稿和序言。
人生回顾的部分没什么意思,毕竟“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高燕的企业文化和所投资的企业也涉嫌美化和公关。毕竟,他更多地谈论成功,更少地谈论失败,更多地谈论什么,更少地谈论如何去做。如果你真的想了解这些企业,可以直接做企业调研。
103010这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投资理念与想法(第4-5章)》,从第89页到第195页共107页,有价值的内容占22.53%(107页/475页)。建议这本书只看这一部分。
价值投资从格雷厄姆开始,到巴菲特和芒格,再到目前很多学校。许多投资者正在与时俱进地更新价值投资的内涵。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们不能相信他们不是原教旨主义中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我们还需要区分混合派别中的真假。
章雷从事。
on-index="0">一级市场投资,因此他在论述价值投资的过程中,有一些他特有的能力,比如买入“价值陷阱”的公司以后通过赋能摆脱“价值陷阱”(百丽国际)。而这,对于传统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并不适用,虽然巴菲特也有过类似经历(伯克希尔·哈撒韦)。此外,他通过投资全产业链的公司,利用人脉实现多家共赢的操盘手法(创新药产业链的投资),也很难被其他人模仿和学习。
即便如此,张磊作为 21 世纪知名的投资人,其关于投资的一些见解还是可以对当下的二级市场投资者有一些帮助。这也是我阅读此书最大的收获。
传统价值投资的基石,大致是买公司、市场先生、安全边际、能力圈。张磊也在这几个方面有一些自己的阐述。
张磊认为,研究需要做到深入、长期、独立。
此外,张磊对于数据的理解也很有意思:
而且,张磊非常重视复盘。他认为,要经常回顾过去的判断,及时修正理解和预期。不去复盘或迭代,“长期投资”会成为思维和行动懒惰的借口。
由于高瓴投资的企业自身生命周期的特征,以及目前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传统护城河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张磊认为,真正的护城河是企业家不断创新,持续创造长期价值,这种护城河是动态和变化的。
如何理解动态护城河?
我认为,护城河理论也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公司或者业务来说,动态护城河理论更加适用,但如果对于成熟期的公司或者业务来说,护城河理论依然有其实践价值。
由于高瓴投资的公司大多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早期,因此与巴菲特更看重生意的模式不同,张磊借鉴了生态学的思维模型,强调除了生意的商业模式外,还需要关注人、环境和组织。要在变化的环境和周期中,挖掘最好的商业模式,寻求与这个商业模式最契合的创业者,从而确定投资标的。
人的因素,我的理解是对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重要性程度不同。巴菲特投资的企业大多是接近成熟期的企业,很多管理人并不是创始人,或并不是出于激烈竞争的状态,单纯靠商业模式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但张磊投资的很多公司还处于初期,或更偏向互联网行业,创始人的因素更重要。
张磊对创业者非常重视,他认为,优秀的企业家应该包含的特质有:
同样,对于靠谱的人才,他认为,应该寻找有自驱力、时间敏感、有同理心、终身学习的人作为合作伙伴。
环境因素,主要是互联网时代,宏观环境(也包括中观环境)的变化要远远快于巴菲特的年代。在巴菲特的投资逻辑里,环境因素可能是一个常量,不是一个变量。
组织因素,是因为在互联网时代,脑力劳动比例上升,企业生产依赖的有形资产越来越少。传统固定资产并不需要组织,而人力资产的组织是提高人力资产变现效率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价值投资理论认为,市场先生是一位“双向障碍患者”,在他很悲观报价的时候买入,在他很乐观报价的时候卖给他。张磊认为,市场先生除了有这个特质外,还要从市场先生的表现上再多一次反思自身决策的机会。他认为应该利用好市场的反馈,不断提高全面思考的能力。通过市场反馈,提示你哪些东西没有想到,哪些东西想到了但又出现了新的不可知的因素。
张磊同时也提到了等待的重要性。
等待在投资中是一项极具挑战又极有价值的事情。等待也是一种主动,等待不是什么都不做,保持耐心等待的最好做法就是对无关的事情连想都不要想,一直清楚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要理解价值投资的精神内核,而不是教条地学习格雷厄姆或者巴菲特。理解每一代价值投资背后的市场环境、市场发展阶段、适用条件和前提。价值投资的误区:
张磊认为,好的价值投资者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