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记忆(机械记忆的能力)
有几个朋友希望我写一下关于如何提高记忆力的文章,我只好硬着头皮上阵了,毕竟,我拿我最好的朋友的头发打了赌,而他的头发,已经没有几根了。
但是这篇文章不是关于记忆方法的,是关于记忆基本能力的。
兄弟的头发,在我不断的打赌下,日渐稀少。
中考,高考是国家选拨人才的最主要方式,要考查孩子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等各方面的能力,不过所有这些能力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基础能力,就是记忆的能力。
但是,由于近年来媒体和社会对死记硬背学习方式的大力批判,这个能力,一般没有人敢提了。
可是,不提并不代表不存在,要承认一个基本事实,记忆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比如要学好英语,首先就要记忆大量的英语单词。学好语文,写出漂亮的作文,首先要掌握大量的古诗词。哪怕化学生物这种理科科目,也有大量需要记忆的知识。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情况,比如背一个单元的单词,记忆力好的同学,老师带着讲完了,就背下来了,而记忆力差的同学,花两个小时也背不下来,关键是,他忘的也非常快。
那么当你还在苦苦记忆单词的两个小时里,记忆力好的同学已经刷完了两套题,并且顺便复习了下一科目。
无限的差距在拉大。
那么如何提高记忆速度呢?首先纠正一些长期以来的错误观念。
天天看到的,未必就是对的
长期以来的说法,都是,不要再机械记忆了!机械记忆害了多少孩子?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机械记忆的能力,跟机械的记忆方法,是完全的两码事。
比如在《神雕侠侣》中,杨过与金轮法王的二弟子巴尔达对战的时候 ,不停的复述达尔巴的藏语,导致巴尔达以为杨过是大师兄转世,最后跪下来投降,根本没有接触过藏语的杨过,能够凭借短暂的时间,完全复述对方的语言,这就是一种超强的,没有方法的,机械的,死记硬背的记忆能力。
再举个例子,同样的一千个数字,第一个孩子没用任何方法就背下来了。第二个孩子用谐音记忆的方法记忆下来了,如果两个人所用的时间相同,请问哪个更聪明?
答案一定是第一个。
我教学二十多年,曾经有幸遇到过几个这样的孩子(我曾经跟他们的父母专门的聊过胎教与幼儿期),他们背英语单词,根本不需要用什么方法,在你给其它孩子讲方法的时候,他早就背完了,而且感觉特别无聊。
这种不需要方法的记忆能力,其实就是我们的基础记忆能力,是一切记忆的基础,他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记忆速度的上限。
经常见到天才的孩子,不过都是人家的,当老师,有的时候真的很伤。
有超强的记忆能力的孩子,真的天生的,但是未必就跟父母的智商有关系,上文说的几个天才儿童,为了个人的兴趣,我跟他们的父母都密切的联系过(改天专门写篇文章),其中有一个孩子的母亲是很普通的幼儿园老师,反应看起来都不快,而他的父亲,更是一个脾气怪异,无法跟人正常接触,结婚多年还在家里实行AA制的怪胎,完全看不出有多聪明。
而除了极个别的天才儿童外,上天还是公平的,大部分人的基础记忆能力其实都差不多,这个时候,就看父母谁更擅长引导了。
所谓的记忆,就是人的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印象和反应,因此首要的前提,就是你需要输入一些信息。下面孩子初期的几个阶段,家长都需要特别用心。
胎教阶段:我反对超级专业的胎教,搞的生个孩子跟做核能实验一样,累死了,但是需要经常的对孩子进行一些抚摸与对话,比如出生前,我经常给孩子唱个儿歌,出生后,他哭的时候,我一唱儿歌他就安静下来了,也就是说,在肚子里,他对你的输入是有记忆的。
婴幼阶段:很多孩子反应迟钝,无法与外界进行正常的互动,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因为有部分家长过于疲惫,对于孩子的哭泣(他唯一能够做的),采用了哭声免疫的方法,结果导致孩子唯一能够对外界做出反应的手段,得不到回应,这样的小孩长大后,经常会变得不会互动(比如课上你让他做个笔记,或者记忆点东西,他没有反应),非常冷漠。
哪怕他不会说话,你也要经常的跟他进行交流,进行肢体上的互动与触摸。
学话阶段:当一个孩子开始学说话的时候,这是培养孩子记忆能力最好的阶段,一定要大量的输入信息,跟他进行交流,这个阶段他吸收的越多,记忆的习惯和能力也能越早的培养出来。
他其实什么都懂,可以感受你的情绪和温度
如果想当一个游泳冠军,你知道要坚持天天游泳。
如果想当一个拳击高手,你知道要天天打拳 。
如果想让孩子当一个记忆力非常快的人,那也一定要坚持让他从小记东西。
比如,当孩子开始会说稍微长的句子的时候,就让他开始背唐诗,刚开始只背唐诗当中的一个字,比如,你说“离离原上”,让他说“草”,然后逐渐的让他背二个字,三个字,一直到整句。
二三岁的孩子对于唐诗的真正含义是完全不理解的,不过这正好是机械记忆能力的锻炼,基础记能力的锻炼,而且可以顺便让孩子慢慢了解唐诗当中的韵脚 ,何乐而不为呢?
最最关键的是,你要坚持 ,所有的家长都知道让孩子背唐诗,但是能够坚持到背二十首以上的,超不过百分之五十,能够坚持到背一百首以上的,超不过百分之五。
以量变促成质量,当记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其实就是水到渠成了。
背过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
人的记忆有很大的惰性, 当大脑熟悉了一个方法之后,哪怕这个方法非常的低效率,它也会习惯性的去使用这种方法,而新的方法,实际上初期的使用都是非常困难,需要摸索的。
比如,睡前回顾法,是无数状元都推荐的学习方法,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用,原因很简单,他试了不到三天就放弃了,说不适合自己。
而实际上,这个方法并没那么简单,比如,睡前要回顾哪些科目?科目的先后顺序?需要花多长时间去回顾 ?怎么样保证回顾的时候更有条理?万一忘记了知识点怎么回想?需要什么辅助材料和小手段,比如纸条之类的?
等等等等,方法,也一定需要时间去学习,磨合,直到探索到适合自己的那个点才行。
为了保住最好朋友的头发,今天先写这么几条,明天再写记忆的方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