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匹歪脖子的飞马,细看虽然是对侧步,但给人飞奔的快感,右后蹄子踩在飞燕之上,三足腾空,从力学上分析,以飞燕为落脚点找到了重心。马口大张似乎听见了它在嘶鸣,看上去十分健朗。奔马蹄下踏的飞鸟,展翅欲飞正惊愕地回首反顾,恰恰与微微左倾的马头相呼应,一切都发生在瞬间,却给人以无比宽阔的想像空间。马踏飞燕简直是中国青铜艺术的极品。
那么问题来了,这是哪个朝代的风格呢?让小新来告诉你吧,是汉朝。这种建立在秦代写实风格基础之上又加上了很浓郁的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而这也是整个汉代的感情基调: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磅礴气势。
东汉青铜马
这次国家博物馆正在举办的秦汉文明展,绵阳博物馆一共借出了10件文物,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四川迄今出土体量最大、最完整的东汉青铜马。绵阳博物馆副馆长都云昆介绍,这件1990年出土于绵阳何家山东汉崖墓的铜马高达134厘米。
兵马俑战马
而秦朝派出的兵马俑战马也旗鼓相当,不输气势,肢体笔直,誓死效忠至高无上的皇权,一旁的战士的眉目神请连衣服上的褶皱都被一丝不苟的雕刻了出来。
从两幅图上小新发现,汉朝的工匠为了突出马的矫健身姿,牵马武士居然只有60厘米高,而且省去了面部和衣物的细微刻画,只见他右臂高举、手握马缰、双脚左前右后。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造型依然极富动感。
再让我们将镜头拉近瞧瞧,这铜马,尖竖着耳朵,双目圆睁,一排为高露洁代言的牙口,还有两只和眼睛差不多大小的鼻孔,昂首向上,一脸灿烂的微笑,十分具有生活的气息。
秦朝推崇法制,从上到下的中央集权式管理让帝皇的地位作用于万人之上。连汉朝的战马都严肃多了,冷酷而又尖锐的铁皮军刺,极具写实的双目和向敌人发出怒吼,分分钟想把人碾碎的神情,不禁让小新退让三分。
并且,秦代的工艺品大多是阴雕刻,整体方正呈矩形排布,让人联想到四四方方的军队与法家学派的作风。
而到了汉朝,在文化上逐渐摆脱战国至秦时期文化的影响,在武帝时期完成蜕变,形成自身独特的面貌和丰富的内涵。到了这个时期,工艺品所表达的样貌更多米化,逐渐的向平民百姓扩散。
作为古时候重要的工具,不仅是马雕,只要与马相关的用具和饰品都充满文化符号。上图是斧车画像砖,民国时期成都市郊收集,四川博物院藏。图中所示马的形象也是进行了夸张化的表达,马腿修长,肌肉线条健美,连绳索都是呈现出s形状。人物的刻画重在表达出飘逸而灵动的道家风范,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扩充着人们生活的边界。
西汉的鎏金青铜当卢,实属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藏。“当卢”是挂在在马额头的饰品,是马主人身份的象征。整体外形呈现竹叶状,镂空着反“S”形的骏马,并辅以变化的鸟纹和云纹穿绕其间,简繁适度,在有限的空间内,马的后退形变的踩在在边框上,写实和想象之间的平衡把握,着实和秦朝的当卢相比,在图样和工艺上就有着很明显的进步,注重图形的排布和立体性的刻画,图样奔放有力,这件当卢的构图和纹样给人以生动活泼,带有一点中东色彩,充满飞动之感,实属罕见的艺术佳作。
上述的例子和对比能让我们感受到两个朝代艺术风格的变化,看展的时候稍稍留心就能get到呢。不同于现代的工业化生产,在秦汉时代,工艺品基本都是人工所制,总体上反映了当时的的审美致趣和文化追求。人物的塑造注重内在神韵的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情趣。总体艺术风格粗犷豪放,注重追求简洁明快的动态美。怎么样,学完这些知识,是不是要跟小新到国博的秦汉文明展上活学活用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