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居里(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玛丽居里)少年时期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只知道她是一个外国女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直至前段读到由玛丽·居里自传,由陈筱卿翻译的《居里夫人传》一书,才对居里夫人一生的传奇经历、伟大成就以及她在全世界科学研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有了深入了解。
玛丽·居里从幼年开始,就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克服重重艰难困苦,将一生投身于科学研究,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发现“镭”这个放射性元素,将其运用到治疗癌症、救死扶伤的伟大医学实践中,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她的人生是个奇迹,她一生都在努力奋斗,她是我们学习膜拜的榜样。
一、 原生家庭学习氛围浓厚,努力奋斗结成硕果累累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中说:“家,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态度影响巨大,甚至可以影响到他的整个人生。
玛丽·居里1867年出生于波兰华沙一个普通家庭,她的祖父是一所省立中学的领导人,父亲曾就读俄国圣彼得堡大学,后在华沙一所大学预科学校任物理和数学教师。母亲年纪轻轻就是一所女子学校校长。
父母教导几个兄弟姐妹很小就开始学习。她的哥哥姐姐均学有所成。哥哥医学院毕业,任华沙一家大医院的主任医师,大姐获得医学博士,二姐在一所中学任校长。
玛丽·居里6岁起上了小学,少年时期就开始学习法语、德语、俄语和英语。上中学时,显现出学习数学和物理的天赋,15岁成绩优异中学毕业,获得金质奖章。
1886年,玛丽·居里离家到外地当了一名家庭教师。在把三名学生学业教完的三年期间,她利用晚上时间刻苦自学。
回到华沙任教,继续自学,并第一次到表哥的实验室做物理化学实验。实验当中产生到巴黎求学深造愿望。
1891年,玛丽·居里实现梦寐以求的夙愿,到巴黎大学物理专业学习,四年求学之路,千辛万苦。
独自一人租住在七楼顶层阁楼,冬天取暖缺煤,洗脸水常常结冰。烧饭只有一盏酒精灯,常常用面包、水果充饥。连取暖用的煤,都是自己独自搬上七楼。
虽然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单身羁旅,她依然把精力完全用在学习上。四年努力硕果累累,毕业时连续取得物理数学学士学位,奠定了她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1894年,玛丽·居里与巴黎年轻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相遇。对科学研究的共同兴趣爱好,使他们像磁石一样相互吸引。1895年两人结婚组建家庭。
婚后一起在实验室做实验,双双投入科学研究。皮埃尔忙于研究晶体,玛丽·居里研究钢的磁性。即便女儿出生,她的研究也没有中断。
1898年,夫妇俩对法国物理学家贝克莱尔教授发现的铀射线引起关注,开始合作研究放射学,先后发现放射性元素钍、钋,又发现了放射性比铀强100万倍的“镭”。
发现“镭”的研究过程,充满艰辛。他们的实验室是学校一间废弃木棚,木棚多处裂缝,一下雨就漏水。棚内夏天闷热潮湿,冬天阴冷难忍。
他们需要自己掏钱购置实验用的仪器装备。做化学实验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刺鼻呛人,他们不得不转移到院子里做实验,即使这样,棚里仍然有毒气侵袭。
他们把木棚当“家”,在木棚里随便做点什么就是一餐。有时,她要用一根与自己体重相仿的大铁棒搅动沸腾的沥青铀矿,工作结束常常浑身瘫软像散了架。
功夫不负有心人,1902年,夫妇二人提炼出1分克氯化镭。
1903年,玛丽·居里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她和皮埃尔、贝克莱尔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
获得诺贝尔奖的皮埃尔被巴黎大学任命为教授,并委任为实验室主任。然而,1906年,皮埃尔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生命。玛丽·居里受沉重打击,几乎精神崩溃。
她想起皮埃尔的那句话:“即使我不在了,你也必须继续干下去”。她强忍悲痛,接过丈夫身上的担子,接任丈夫的讲座教席职务,继续为科学事业而奋斗。她以副教授的资格在巴黎大学任教,两年后被聘为正式教授。
1907年,玛丽·居里测出镭元素的原子量,到1910年,提炼出纯净的金属镭,并发现了镭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作用。法国因此诞生了一种新的医疗方法——镭疗法(居里疗法)。
接着,第一家制镭工厂在法国兴起,随后,其他国家也相继建立制镭工厂。镭治疗技术在攻克癌症方面的作用被有效发挥出来,一些大城市的治癌专科医院应运而生。
1911年,玛丽·居里因发现“镭”的重要价值,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1912年,她在自己的祖国波兰首都华沙建立第一个镭实验室,并拟开始在巴黎建一所理想的实验室。然实验室尚未建起,1914年的世界大战爆发。
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她的科学研究被陷于怎样的境地呢?
二、 一个科学斗士高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在战火纷飞中彰显
1914年8月1日,德国对法国宣战。在战火纷飞中,玛丽·居里做了许多常人难以做到的事。
玛丽·居里最先做的,是尽快把实验室贮存的镭存放到安全的地方。她独自一人携带沉重的铁皮箱子,乘坐专列抵达波尔多,自己找地方存放箱子,第二天一早返回巴黎。
她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救护伤员的革命事业中,为军队医院组织X射线检查和组建医疗队。
她积极解决医疗设备和技师匮乏难题,组建几个X射线医疗站,培训志愿者进行操作。
她设计并装备一辆流动X光透视车,视医院需要及时到达,对伤病员开展急诊。
她在法国和比利时的一些战区,创建和改造200多个X射线医疗站,装备20辆流动X光医疗车,以供军队急需。
她前往法国和比利时多地战区进行视察,带领大女儿艾莱娜在各个救护站帮助工作,救治伤员。
她在战时培训150个女子,成为优秀的X光照相技师,成为医护帮手。
她编辑一本小册子《放射学与战争》,证实了X光照相技术对医疗实践的重要价值。
她亲自制备雷射气玻璃管,治愈伤员和百姓不计其数。
她克服重重困难,完成新实验室的建立,并为美国军人开办一期特训班,辅导他们学习放射学知识。
1918年战争结束,法国胜利,波兰解放独立。她感觉迫切需要建立一所镭疗——居里疗法医院,增强人们对放射性元素的认识,了却皮埃尔的遗愿,为全人类谋幸福。
1921年,她得到帮助。美国一位记者梅乐内夫人在全美发动妇女捐款,成立“玛丽·居里基金会”,把捐到的钱买了一克镭,送给居里作为科学研究之用。
同年,母女三人受邀访美,接受捐赠。
她运用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积极为战时陷于危难的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在战火纷飞中显现出高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景仰和称颂。
三、 科学家对科学的态度:大公无私的奉献,实现报效祖国、为人类谋幸福和科学之梦
此后数年,玛丽·居里依然没有放慢科学研究的脚步,把自己平生所学和科学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给了全世界。
她获得无数荣誉,科学家的光环灿烂夺目。她先后当选为巴黎医学科学院院士,出任联合国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委员,任波兰镭研所名誉所长,出席三届索尔维亚会议,当选西班牙马德里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主席等等。
她于1924年编撰《皮埃尔·居里传》一书,再现了居里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科学研究进程以及平易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对逝去的丈夫予以深切缅怀和深刻怀念。同年,她受美国梅内尔夫人之邀,撰写自传。
她把两人的科研成果向世界推及,向后辈传承。她的女儿女婿约里奥·居里夫妇在她的指导下,发现了人工放射性,于1935年双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但由于多年研究接触放射性元素,她的身体受到毒害,先后三次做白内障手术未愈,1934年7月患白血病辞世,享年67岁。
纵观居里夫人的一生,成就满满、成果辉煌,科学贡献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然而她对待科学发现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只喜欢一种平静的、孜孜以求的科学研究状态。1903年,居里夫妇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此后常有人登门造访,请他们去作报告、演讲。夫妇俩疲于应付、不胜其烦,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安静平和、不受外界干扰的研究环境,一心想着为科学事业奋斗终生。
名利从来不是她心向往之的东西。1910年,玛丽·居里被提名授予法国荣誉骑士勋章。此前皮埃尔也曾有过同样提名,但他没有接受。夫妇俩的行为准则完全一致,尽管被多次劝诫、一再要求,她最终依然坚辞不受。
拒绝从科学发现中获取物质利益。在发现“镭”这个放射性元素后,居里夫妇立即毫无保留地把提取镭的方法公之于众,既没申请专利,也没向用其来谋取利益的商人提过任何权益要求。正是由于他们的大公无私,才使得镭工业在法国、美国和世界各国蓬勃发展起来,实现了他们造福全人类的崇高目标和伟大理想。
写在最后:居里夫人作为一位世界瞩目、成果辉煌的科学家,终其一生都在为科学研究而努力奋斗。但她作为一位妻子和母亲,在平凡的家庭生活中,其优秀的人格魅力和教育理念,仍然具有不平凡的意义。
家庭生活要相互体谅、彼此尊重。居里夫人认为,家庭成员之间要互敬互爱、互相体谅尊重。她和自己一家人和皮埃尔的父亲哥哥,无一不相处融洽。特别是和皮埃尔的半生姻缘,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相敬相爱、相扶相携,堪称神仙伴侣、琴瑟和谐。
子女教育要顺应身心、健康成长。居里夫人对两个女儿的教育,一律遵从顺应其身心健康发育和成长的需要。她没有让大女儿上中学,而是和大学朋友组成互助合作组,共同负责对子女教育。这样的新型教育结果是女儿直接插入中学高年级班,并且以小于一般学生年龄进入巴黎大学理科专业。
大女儿艾莱娜被她培养成新一代科学博士,与丈夫约里奥双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接任居里实验室主任。二女儿艾娃的丈夫亨利,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干事的身份,在斯德哥尔摩接受了诺贝尔和平奖。
正如居里夫人所说:“我们要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她做到了。
了解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作为现代社会的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能从中学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