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这个职业,颇神秘。尤其最近的蓝标事件之后,公关再一次扑入了人类的眼帘。
字面上,公关是那些负责处理公共关系的人,他们为公司塑造形象、应对舆论危机、协调各方关系、交际游说……
然而,在很多人眼里,你说你是做公关的,他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把你理解成夜总会里的三陪小姐。
其他人对公关的认知就简单多了,两个字——“人精”。
那到底什么是公关呢?他们长得怎么样?是男是女?是直是弯?接的什么活儿?工作跟“三陪”有什么区别?赚得多不多?他们真的那么势利吗?他们面对的都是什么样的人,经历过哪些脸红心跳的事儿?
GQ 职业性价比系列第六弹,为你掀起职业公关的盖头来!
这一行,总监以下薪资都挺惨的。应届进去可能就五六千。总监以上因为有抽成,所以薪资非常弹性,几十万到上百万都有——从中可以看出个人能力。
有个术语叫“公关万能论”,意思是说,能做公关的人,差不多可以说将来什么行业都能做。因为公关会大量接触到各行业的客户,从而锻炼各种能力。
比如,大量改稿就很能锻炼一个人的细致度——前几天,朋友拿了篇相机的稿子让我给提意见,我扫了一眼跟她说:“ ‘售出80万台’这一句,数字‘80’比旁边的字小了一个字号。”
但是,公关并不是一个纯靠拉交情的工作。你能喝多少酒、嘴多甜,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绝大多数时间我们拼的还是专业度。一个好公关,除了要非常会沟通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理性逻辑能力,要真正能找出真的对客户有实际效果的那个“点”。
比如很多人不知道电影《老男孩》其实是某汽车品牌的公关项目——主角开车追尾,碰见初恋的时候,开的就是此品牌的车,公关其实想打的点是“追梦少年就开xxx”。可是,电影捧红了筷子兄弟和主题曲,却根本没人注意到车,这是不对的。
很多人分不清公关和广告,我拿服装品牌举例,广告是让你喜欢的 idol 穿着衣服拍大片、拍硬照;而公关,是让你的 idol 把他们家衣服当私服穿,并且商量好一个月穿几次,拍多少张机场街拍照,让人以为这个 idol 是自己本身就很喜欢这个牌子。
好的公关是把品牌痕迹做到最软,而不是直接把品牌的 logo 贴到你的脸前。
没入行的时候觉得公关行业很光鲜亮丽啊,但背地里的苦真是听者伤心闻者流泪,后来就只能安慰自己:至少同事们还都挺帅的——我这两年已经换了6个男朋友了。
公关除了要写稿办活动,还要满足客户玩很多意想不到的需求。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客户当时要送礼物给 VIP,包装礼物的时候指定了一种极其复杂的法式双层蝴蝶结,光步骤就有十多步。我们组七八个人一整个下午就在学怎么系蝴蝶结,然后包了大概有五百份礼物,当天晚上回家的时候都恍惚了。
后来有一天我妈让我把窗帘绑好,我反手就是一个法式双层蝴蝶结。
有一次办车展,当时已经连续熬夜三四天了。活动前一天,改了十多次的新闻稿终于跟客户确认好了,我们存进了一百多个 U 盘里,然后再放进给媒体的伴手礼的礼盒里面——结果凌晨三点的时候客户说,新闻稿要改一个字,就一个字。于是我们半夜爬起来,把礼盒挨个拆开,U 盘拿出来,在电脑上一个一个改。全都弄完的时候已经五点了。
但在媒体面前,公关就算是甲方,有时候我们想和某家媒体做深度合作,本应该一起提案给品牌方,到头来都是我们在出策划案,媒体老师们要么就是不上心,要么是一心顾着内容好玩,不顾及客户的需要。
都说妹子是公关届的第一生产力,但在时尚公关圈,这一条定律不太成立。
在这个圈子里,长得好看的男公关才是第一生产力——连直男都喜欢好看又嘴甜的男公关,好看的女公关反而特别容易受排挤。这个行业的品牌老大或者 agency 主管或者时装总监,要么是四十岁以上的女性,要么,你懂的。反正只要一个男公关长得有点姿色,再稍微努把力,就很容易平步青云。
比如有次去某品牌开会,品牌的负责人是有点娘的男生,平时开会都是说一些狠话,“你们最好拿起本子记好,我只说一遍”。我们有次就拉了一车好看的男生过去,然后客户在那场会上就很和颜悦色,态度温柔了很多,连看我们的表情都温柔了。
经常会有媒体老师主动来跟公关要礼物要折扣,但我肯定是看人下菜碟的。需要维持关系的老师,我肯定会立马答应,但如果是没那么重要的媒体老师,我可能就会装傻。
记得有一次一位“没那么重要”的媒体老师给我发微信,说看到 XX 品牌一件衣服可好看了。我说嗯是挺好看,店里已经上货了。媒体老师又回,哎呀真的挺好看的,特别喜欢……心思简直昭然若揭了。但我也只是回了一句:嗯,那您有空去店里看看。
八卦是这个圈子里的社交货币。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男同事去见一个媒体老师。坐下没多久,那个男同事就一脸神秘兮兮地要跟我分享一个“天大的圈内八卦”。媒体老师越听脸色越难看,实在忍不住了就插嘴了:“诶,这不是我之前跟你说的吗?还让你一定要保密的!”
我那位男同事脸唰一下白了,但又立马用手轻掩双唇,仰头大笑几声之后忽然戛然 stop——“是吗?好多人都跟我讲过,看来大家都知道了呢!”
这种笑法,是很多公关的标配。
刚开始进入这家公司的时候,前面两轮就和正常公司的一样,HR 什么的会先面,最后一轮是老板的单独面试。老板把我叫到办公室,最开始也是问一些基本的问题,等到我情绪没那么紧张了之后,他就问:
“你现在能脱衣服吗?”
我当时吓一跳。脱就脱呗,我跟老板说:“小心看之后你受不了。”老板看完之后说了句:“看起来还不错。”然后我就通过面试了。
入职后我问了和我同一批进公司的人,只要是这个老板参与面试的,都会让男生脱衣服,老板是男的。
真的做了七八年的公关之后,一定都是对外形没那么追求的了,每天都要反复改稿,被客户虐,怎么精致的起来。外面能看到的那些长得好看、光鲜亮丽的公关,一般都是实习生。
为什么要找好看的实习生?其实很正常。公关就是处理公共关系嘛,那么首先就要会社交,而社交是特别看脸的。
而我们面对的客户相对也比较物种多样化一点儿,所以,对不同的人也要说不同的话——通常是一些口是心非的话。
比如,对媒体老师说话要讨巧。现在资深的媒体老师以“精致男孩”为主力军,另一波就是中年妇女和大叔,所以对待这两拨人有不同的套路。
跟精致男孩就要跟他们打打闹闹,根据对象斟酌你要 man 一点还是萌一点。
跟阿姨或者直大叔呢,就要想办法夸他们。比如,一见面就先夸穿着——他穿的可能就是那种夏威夷风格的花衬衫,然后休闲短裤配洞洞鞋,色彩鲜艳到让你晕眩;这时,你就要特别理直气壮地说:“哥,好久不见,最近你真是把各种大牌的混搭风穿出平衡感了!”他听了就会乐呵呵的,对你的印象特别好。
最近几年我都做一线大牌的项目,因此经常出入时装周。这对于时装公关来说,是一年中非常特殊的时期。
很多人会觉得公关是仆人,到哪儿都要伺候人。我要说,在时装周尤其如此。工作密度之大,不确定性大,临时要解决的幺蛾子很多,大部分同事来了一次就再也不想来了。
有些甲方客户对于品牌曝光的想法经常不切实际,一边点名要请自己熟知的老牌明星,一边还要求流量不能少,我们提出的那些流量明星,因为他们一个都不认识,就坚决不要。
时装周期间媒体老师经常把我们纯当招待,我每天“两百多亿”个会议要开,但有的老师还会要我帮他们拍人物风景照——直到满意为止!
还有一些编辑,总是临时提要求,就好像秀场当菜市场。有一次,一个坐第一排的主编级人物来看秀,临时带了朋友进来,也要坐第一排。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因为第一排的座位根本不可能临时多出来空位。于是主编很不高兴地直接走人了。事后跟我老板投诉了我,说我办事不力。
还会有借给明星的衣服和饰品,突然被告知“找不到”的情况,虽然这事儿谁也说不清楚,但最后品牌问起来,一定是我们背锅。
我国产片和外国片都做过。做外国片时最好玩的一环,就是向外国片方介绍中国国情。
比如,《战狼2》的票房成功了,不知道外国片方从哪里得来的消息,《战狼2》的主创人员跑路演跑了一百多个城市。他就决定我们也要多跑路演。我的天呐,我们找的是好莱坞明星来站台啊,跑几场路演就顶天了,他们哪里受得了这种累啊。我又得想尽办法让外国片方打消这个疯狂的想法。
很多外国电影在国内做宣传的方式之一,就是找个国内流量明星来做宣传大使。每次这些流量小生微博的转发点赞量都会让外国片方开心得合不拢嘴。但我心里清楚,这些流量里的水分有多少。
我也追求流量,但我更看重这个流量明星是不是契合我们电影的调性和内容。我特别迷王俊凯,再说一次,我特别迷王俊凯!但我也不会利用职务之便促成跟他的合作。当然如果碰到合适的项目,我肯定也是会偏心的。
再次表白王俊凯!
大众对于危机公关总有些迷思。有的公司出了负面新闻之后作出的回应很简单,人们就说这公司的公关不行啊,但不过多回应、以免进一步吸引注意力才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
危机公关并不是在出了负面新闻之后去做反转,而是在平日里就做应急预案,给客户提出哪些部分可能会出现危机,以及到时候如何应对。如果有突发危机出现,多数情况都会选择冷处理,让时间去抹平一切。
做公关五年,棘手的、突发的情况都有,但虱子多了不嫌痒,品牌负面太多,之前也有3.15晚会的前科,所以处理起来相对也容易一些,至于平时负面新闻,我们从不建议花大钱删除,我们一般都会花个三五十块钱写个网络新闻稿,用铺天盖地的新闻稿和竖大拇指点赞的水军把负面舆情稀释掉。
我们每年都会集体观看3.15晚会,组成“战时临时阅批”,一旦上榜,立即脑暴。在我来公司的这两年里,所幸没有上榜,不过我听说有的公关会在晚会前做“危机应对方案”,不过不知道他们的“打点”最后有没有成功。
危机公关做得多了,自己面临危机的时候,也游刃有余。
有一次出差提案,前一天晚上,我们几个男同事去唱 K,还带了“几位女性朋友”回酒店,结果被人举报,当晚就被公安抓进了局子,找了当地的合作伙伴公司掏钱才保了出来。他们非常职业,第二天的提案丝毫没耽误。
对了,顺便吐槽一下我们的客户。我们客户特别古板,不是那种甲方特有的古板,而是思维脱节式的古板。有一次,我们要做一张追热点的海报,客户端的同事在群里跟客户讲先找个参考,顺便发了一个小猫亲吻屏幕的表情包。客户非常白目地问:“这就是你们找的参考吗?”
你们不应该来采访我的。我跟别的行业的公关完全不一样。
我之前做的是白电公关,后来跳槽来做科技公司的公关。我很开心,因为我从一个极为无聊的行业跳到了一个比较无聊的行业。
我们的工作状况就一个字:peace。
Peace 的同事关系:从不撕,和谐喜乐。
Peace 的媒体老师:科技圈多直男,不事儿;现在科技女记者越来越多,也出奇的不事儿,就是不怎么爱打扮,经常眼镜看上去像好多天都没擦了。
Peace 的工作节奏:几乎不加班,每天的生活风平浪静,除了一些国内科技公司出来搞事情,需要我们来擦屁股的时候,比如小米。
但我们的工作其实很不好做,就是不论国内国外,科技公司都太小气了,给媒体老师的车马费太少了。很多都不给,多的也就200、300的。
科技公司们不知道有些媒体老师都很在乎这个的吗?!
如果你对“职业性价比”这个系列感兴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五篇文章
点击图片进行阅读
点击图片进行阅读
点击图片进行阅读
点击图片进行阅读
点击图片进行阅读
策划:GQ 实验室
编辑:Rocco Liu、晚期风格
采访、撰文:Rocco、Yuki、杨帆、Milo、aube、小虎
视觉:Max Li
制图:Nono
图片选自图片库,与受访者无关
内容仅代表受访者观点,请勿入戏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