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荔枝(杨贵妃吃的荔枝从哪运来?)
一提起荔枝,大家都知道它主要产于福建和广东。因为荔枝性喜温暖,冬天在较冷的地区会冻死。可是,广东、福建距离长安太远了,在唐代的交通条件下,即使用快马日夜飞奔,也不可能在几天之内将鲜荔枝送到长安。因此,唐代向长安进贡的荔枝都来自较近的四川。
根据古气象学的研究,我国在公元600年到1000年,是一个气候温暖时期。在历史上,相当于隋、唐和五代。例如在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及仪凤三年(公元678年)的冬季,长安城无雪,水不结冰。同时,长安城内种有柑桔树,偶然在特别温暖的年份还能结果。
在唐朝时,四川成都就有荔枝。唐代诗人张籍在他的《成都曲》一诗中写道:“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即证明了这一点。此外在四川东部的忠州(今忠县),纬度和成都差不多,也种有很多荔枝。与张籍同时的诗人白居易在作忠州刺史时,曾写有《种荔枝》一诗。
种荔枝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诗的意思说:熟透的荔枝象红珍珠一样真是可爱,我这个白胡子太守也真傻。十几年以后荔枝树结果时有谁在这里呢!可我不管这些还是在院子里亲自种下了荔枝小苗。
由这首诗可知当年忠州的荔枝又多又兴旺,以至于使白居易这个地方最高长官也发了兴致,亲自在庭院中种起荔枝来。
在唐代,荔枝产地离长安最近的是涪州(今四川涪陵),其次是成都、眉山、戎州和泸州一带。杨贵妃要吃新鲜荔枝,唐玄宗一声令下,下面当然要想一切办法尽快送到。唐代交通工具最快是马。于是采用在不远的距离(几里或几十里)设置驿站,站上备快马,送荔枝的差人骑马日夜飞奔,到驿站后立即换马(或人马同时换),象接力赛跑一样接着向长安飞驰。
唐代诗人杜牧,在他写的三首“过华清宫”第一首中,讽刺了这件事。
过华清宫(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的意思是:从长安回望骊山华清宫,只见宫殿、花木、苍翠山色,宛如一堆锦绣。骊山上的宫门逐层的打开。远处一骑卷起红尘的快马朝着华清宫飞驰而来,杨贵妃在宫里遥遥望见,高兴的笑了。她知道这是送荔枝的来了,百姓们看见这跑得火急的驿马,还以为是传送重要公文或军事情报呢。
唐代荔枝产地涪州,距长安约六、七百公里,眉山则更远些,约一千公里。用快马日夜接力飞奔传送,如果每昼夜能跑三百公里,送到长安快则两天,长则三天,荔枝虽不如刚采下的好,但还基本保持新鲜。当然,这只有皇帝和杨贵妃等人才能吃到,至于一般中小官吏所能见到尝到的荔枝,则因为运输缓慢费时,到长安时已开始变味了。公元766年,杜甫在四川夔州写的十二首七绝《解闷》中,第十首就谈到在长安所见荔枝的情况。
杜甫
解闷(其十)
忆过泸戎摘荔枝,青峰隐映石逶迤。
京中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
此诗的意思是:回忆起自己经过四川泸州(今泸县)、戎州(今宜宾)时,和友人一起吃鲜荔枝,那隐隐的青峰和连绵山石景色是多么优美。过去在长安所见的荔枝,颜色早都变了,至于味道怎样,只有吃荔枝的人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