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抗大精神代代传

1940年11月,离开延安、挺进华北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迁到河北邢台市浆水镇一带,校部驻前南峪。广大干部、学员肩负着抗日救国、民族解放的使命,在这里学习、劳动、战斗,谱写出...

1940年11月,离开延安、挺进华北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迁到河北邢台市浆水镇一带,校部驻前南峪。广大干部、学员肩负着抗日救国、民族解放的使命,在这里学习、劳动、战斗,谱写出一曲曲壮丽乐章。

抗大敌后办学,政治影响越来越大,被日寇视为埋在他们心脏地区的一颗炸弹,企图把抗大一举消灭。侵华日军头目冈村宁次扬言:“消灭了抗大就是消灭了边区的一半”,“宁肯用2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宁肯用5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干部”。

“随着岁月的流逝,抗大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抗大所培育和锻造的艰苦奋斗、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却始终铭刻在前南峪干部群众的心中,成为他们奋进的不竭动力。”抗大陈列馆馆长杨树告诉记者。

曾经的前南峪,被形容为“荒山秃岭和尚头,洪水下山遍地流,沿川冲走河滩地,十年九旱不保收。”从上世纪60年代起,前南峪村党委带领全村群众植树造林、修地造田、兴修水利、兴办工厂。

“面对困难和艰辛,前南峪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抗大精神为引领,付出了超乎寻常的辛劳与汗水,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前南峪村党委书记郭天林说,仅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20年中,前南峪就累计投工360多万个,动土石1250多万方,每年有300天以上的时间上山劳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终于为昔日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

前南峪绿了,富起来的前南峪人民更加注重对抗大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他们先后在南山坡上建成了抗大陈列馆,修复滕代远、何长工故居等旧址,既能让游客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鼓励乡亲们不忘抗大精神,不断积极进取,创新发展。

近些年,前南峪村利用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抗大旧址两大资源优势,坚持一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旅游业,关停粗放企业,走好生态路,开展第三次创业。先后投资8600万元,开发出前南峪生态旅游区,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年收入600余万元。

“前南峪的发展永远离不开抗大精神的支撑。”郭天林说,今天的前南峪更需要抗大精神的滋润,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不怕牺牲个人利益、勇于奉献心血汗水的精神,带领前南峪人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发明)

  • 发表于 2021-08-08 22:28
  • 阅读 ( 313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q397
q397

678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