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食肉糜是什么意思(何不食肉糜是什么典故

西晋孝惠皇帝司马衷,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次子。衷通中,正中不偏之意。正度都是标准的意思。司马炎希望司马衷成为一个做事公正,按照套路办事的人。后世史书都说晋惠帝

西晋孝惠皇帝司马衷,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次子。衷通中,正中不偏之意。正度都是标准的意思。司马炎希望司马衷成为一个做事公正,按照套路办事的人。后世史书都说晋惠帝是个白痴,傻瓜,其实不确。司马衷四岁被立为太子,二十多岁了没有表现出任何治国才能,大臣和峤跟司马炎说:"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末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

淳古即淳厚古朴,意即上古三代民风淳厚,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之事,放在人身上,就是天真老实,不知世事险恶。高适 《留上李右相》诗:风俗登淳古,君臣挹大庭。王昌龄《淇上酬薛据兼寄郭微》:皇情念淳古,时俗何浮薄。理道须任贤,安人在求瘼。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潭府邑中甚淳古,太守庭内不喧呼。《米典章·刑部十五·禁例》:风化王道之始,宜令所司表率敦劝,以复淳古。鲁迅 《我之节烈观》:譬如甲男引诱乙女,乙女不允,便是贞节,死了,便是烈;甲男并无恶名,社会可算淳古。

 

晋惠帝司马衷到底是不是傻瓜?“何不食肉糜”到底该怎么理解?

 

和峤说,司马衷没有坏心思,可做守成之君,如果放在太平盛世,就是好皇帝,死了之后谥号难免有个仁字。但是西晋初创,司马懿父子创业时大开杀戒,积累了无数冤仇,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消弭殆尽的。此时的晋朝可谓山雨欲来,风烟满楼。三国乱世,需要的是曹操刘备这样的奸雄枭雄,或者诸葛亮司马懿这样的权臣能臣,而不是孝惠皇帝这样的懦弱守成之主。其实孝惠皇帝的智商起码跟汉献帝、刘后主在一个层级上。汉献帝之所以能够寿终正寝,刘后主之所以能够安乐到死,不是他们多么有本事,而是他们有曹操诸葛亮这样的能臣辅佐。如果司马衷能够像后主刘禅那样有诸葛亮这种又忠又能的辅臣包办一切,也能把江山托付给他。只可惜没有。司马炎听蜀国降臣讲述了诸葛亮的事迹后,悠然神往,感慨道,如果我身边有诸葛亮就好了。

 

晋惠帝司马衷到底是不是傻瓜?“何不食肉糜”到底该怎么理解?

 

司马炎听了默然。其实对于司马衷的治国才能,他心中还是有点逼数的。于是让和峤与荀勖去司马衷家,问了司马衷几个问题,考考他的应对能力。回来之后,荀勖连声称赞司马衷“明识雅度”,意思懂道理,有雅量。唯独和峤说司马衷"圣质如初"。就是没啥长进,还那样。

司马衷不堪政事,朝廷上下皆知,司马炎一看面试不行,只好笔试,亲自出了一张考卷给司马衷,让他答写。司马衷老婆贾妃找了枪手,把一张卷子写的文采斐然,多引古义。近臣张泓说,太子文化不高,皇帝心知肚明,你把卷子写这么好看,明显欺君,要死人的知道吗。于是亲自上手,就事论事,用口头语把问题说的明白易懂,让司马衷抄了一遍,交了上去。司马炎一看,我儿行啊,拎的清,不整文人那套虚头巴脑玩意儿,正是当皇帝的料。

司马衷即位,问和峤,你以前说我不是当皇帝的料,现在给我个合理的解释。(卿昔谓我不了家事,今日定如何?)和峤说,我以前的确跟你爸说过这句话,但是现在证明我错了。你当皇帝,是国家之福。(臣昔事先帝,曾有斯言;言之不效,国之福也。)也不知道和峤违了多大本心,才说出这么一句话。

司马衷当了皇帝,政事不出所料由贾后把持,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外敌入侵,内乱不断,终于断送了大好河山,自己也被臣子下毒害死。

 

晋惠帝司马衷到底是不是傻瓜?“何不食肉糜”到底该怎么理解?

 

最后说一下“何不食肉糜”啥意思。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后人就此认定司马衷是个傻子,老百姓连树皮草根都吃不上,去哪儿喝肉粥去。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明朝燕王靖难,把建文帝三岁的儿子软禁在冷宫中,直到五十多岁才被明英宗放出来。这个孩子出来之后连马都不认得。司马衷“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识民间疾苦是意料之中的事。大臣们跟他说,老百姓吃不开饭,意思没粮食吃。他说,没粮食吃可以吃肉啊,我每天不想吃粮食,就吃肉,可以换着吃嘛。这都是认知限制了他的判断力。

 

晋惠帝司马衷到底是不是傻瓜?“何不食肉糜”到底该怎么理解?

 

参考书目:《晋书》《资治通鉴》《世说新语》

 

  • 发表于 2021-04-10 15:04
  • 阅读 ( 404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黑白网络
黑白网络

79736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