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是什么意思(鸿门宴的故事简述)07-14 15:50·帼史来袭
文 | 小帼同学
编辑 | 帼史来袭
前言:说起鸿门宴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历史上也有好多这样的例子,项羽上演鸿门宴,最忠却成了楚汉相争的转折点。最后刘邦成就霸业,一统天下。蒋介石上演鸿门宴,最忠却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全面胜利。
在鸿门宴上蒋介石完全可以暗杀毛主席,为何严令自己的手下,不许对毛泽东动手
毛主席假戏真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其实在历史课本上,重庆谈判只是占据了一页的内容,简单地描写了重庆谈判的事件以及最后签订了“双十协议”。我们在书上并没有看到重庆谈判的细节,不知道为期43天的谈判到底经历了什么,也不知道毛主席冒着怎样的压力去到了重庆,最后如何曲折的签下“双十协议”。
重庆谈判最真实的一幕
感到可笑的是,在谈判期间,蒋介石表示,如果中国共产党接受国民党的条件,可以让毛主席出任一省省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要从1945年夏天讲起
1945年8月15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终于赢得了胜利。
1945年8月15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可是另外一场战争也已箭在弦上了。赶走外敌,“兄弟”俩就要分家了。
剩下一点外敌怎么赶,还有家怎么分,确实需要两位领导的商议。但主权这东西,注定是没有商议的选择的,谁都不想分,谁都想要“全占”。此前,老蒋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全占”。
但1945年2月举行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苏两国首脑一致统一支持老蒋来统一中国,老蒋有人撑腰,心就野了。
刚结束八年抗战,国内百废俱兴,谁先动手谁就是和老百姓过不去,谁就是找死。但是蒋介石现在急着消灭中国共产党呢,然后就有了以下事件。
奔赴“鸿门宴”重庆谈判
当时是电报联系,重庆谈判前,蒋介石打了3封电报,其内容又是什么呢?请进一步揭晓……
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
万级,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毛泽东给蒋介石的第一封复电
重庆
蒋委员长勋鉴:
未寒电悉。朱德总司令本日午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
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二封电报
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朱总司令连称一节,似于现在受降程序未尽明了。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自未便以朱总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朱总司令对于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然事关对内妨碍犹小,今于盟军所已规定者亦倡异议,则对我国家与军人之人格将置于何地。朱总司令如为一爱国爱民之将领,只有严守纪律,恪遵军令,完成我抗战建国之使命。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 行,共定大计,则受益百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毛泽东给蒋介石的第二封复电
重庆
蒋委员长勋鉴:
从中央社新闻电中,得读先生复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进谒,希予接洽,为恳。
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三封电报
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毛泽东给蒋介石的第三封复电
毛泽东8月24日给蒋介石的第三次复电
特急,重庆
蒋介石先生勋鉴:
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
毛泽东敬
三来三回,蒋介石一副殷勤难却的样子,毛主席的措辞却显得考虑再三,其实这是我党的斗争策略。我党故意发这样的电报,并释放毛主席不会去重庆的消息给驻延安的国民党官员。
蒋介石据此料定毛主席不敢来重庆,打了个如意算盘。如果中共领导人不来重庆,可以借此说中共没诚意,不想和谈,这样就拥有了发动内战的合理性。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已使中国满目疮痍,死伤无数,百姓无比厌倦憎恨战争,社会各界都期盼和平建国。如果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一结束就发动新战争,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他想尽办法找机会。
蒋介石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还在“国民大会”上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现在却假惺惺地说是为了和平、为了中国才展开谈判,甚至迫不及待地连发三封电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一个鸿门宴。
当时,关于去不去重庆这个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内引发了不少争论。
彭德怀说:“没有什么好谈的,我们不去,他要打我们奉陪!”
刘少奇却说:“如果不去,国民党正好抓住话柄说我们发动内战。”
林伯渠则说:“老蒋分明摆得是鸿门宴,他并没有诚意,还是不去的好。”
周恩来则说:“去,会有危险,不去,会落下话柄,要慎重考虑。”
只有朱德说:“我觉得主席可以去,而且在毛主席去的时候要做好开战的准备,要准备打大仗!”,“谈是必须的,但也必须做好打的准备,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不打而要求和平,是没有可能的。”
听到这毛主席连连叫好,拍着手说道:“既然,总司令已经下令了,那我必须要去。我去重庆,总司令在后方备战,蒋介石这个人咱们是很了解的,你们仗打得越好,我就越安全,打得不好,我就危险了。”
在奔赴重庆之前,毛主席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为预防不测,他甚至将一切都安排好了。他清楚地知道此次谈判最坏的结果就是自己和周恩来两人都不在了,也正因如此,为避免中共的工作遭到影响,主席从一开始就让刘少奇代替了自己的职位,并且还同时将陈云、彭真二人增补为候补书记,以便在毛泽东、周恩来二人都不在的情况下,书记处还能保持5人开会。
毛泽东说:“我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现在苏联红军不入关,美国军队不登陆,形式上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三国过问,三国都不愿中国打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中苏条约有利于中国人民,苏联红军攻占东三省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
因为毛主席深知蒋介石的狡诈,如果自己拒绝了这次去重庆谈判的邀请,蒋介石极有可能会以此发难,指责我党没有诚意,从而找到理由发动内战。
历经十八年的较量后 蒋介石与毛泽东再次见面
1945年8月28日坐飞机抵达重庆。
蒋介石根本没想到毛主席会有胆量来,还一直谋划着怎么“不留痕迹”的逼毛主席来重庆,所以当主席到达重庆的时候,国民党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乘坐飞机赴重庆谈判途中
但毛主席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一起,乘坐飞机从延安飞抵重庆。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瞬间震撼了重庆全城,在国共两党问题最尖锐的时候进入国民党阵营协商事宜,这一深明大义让柳亚子十分佩服,当即写诗称赞毛主席此行是“弥天大勇”。
在延安时,毛泽东并不注重平时的穿衣打扮,穿衣也很随便。但是这次和谈是正式会面的重要场合,中共是带着和平的诚意来的,所以形象问题也很重要。
另一方面,国共斗争了二十年来,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形象一直被国民党方面恶意扭曲丑化,所以此次面对中外媒体,一定要扭转中共的形象。
为了给毛泽东设计好形象,周恩来思考了很久。最终,他决定让毛泽东试试自己戴过的一顶考克帽,因为,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曾戴过这种帽子。
周恩来说:“主席把帽子拿在手里,稍微一挥动,就能显示出扭转乾坤的力量。”
毛泽东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此次到重庆,一定要显示出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形象,而挥动考克帽则能展示出我们的力量。”于是,就有了那张经典的照片:飞机落地后,毛泽东探出舱门,挥动着手中的考克帽向前来欢迎的各界人士挥手示意。
毛主席和蒋介石已经二十年没有见过了,他们在广州的时候一文一武,蒋介石统帅国民革命军,毛主席任中央宣传部长,国民大革命的时候默契配合。二十年里,从携手革命到对立斗争,再到合作抗日,他们虽然再没见过对方,却无数次听到看到过对方的名字,在重要会议中,在绝密电文中,在高级报纸上,常常如雷贯耳,似电惊目,如今抗战结束,二十年仿若弹指一挥间,终得顶峰相见,分庭争锋。
蒋介石给毛主席一行人在林园官邸举办了欢迎晚宴。在宴会上,毛主席穿着一身中山装和一双新皮鞋,两人缓缓走近,互相握手。毛主席称蒋介石“蒋委员长”,蒋介石叫毛主席“润之”,他们在众人面前相视而笑,手握在了一起,蒋介石致辞:
女士们、先生们:
在这样友好的气氛中,在这么多尊贵的来宾中,国共两党的领导人终于坐到了一起。阅批方面高度评价毛先生莅渝和谈的崇高举动,请允许我代表国民党中央和国民阅批,对毛先生和中共代表团表示热烈的欢迎。
一时间掌声雷动。
蒋介石尽主之谊,让毛主席入他对座。他们多次举杯畅饮,互相祝贺对方身体健康。
众所周知毛主席爱抽烟,一天怎么也得抽个一两包,手基本不离烟,但是在重庆和蒋介石交谈期间一根烟也没抽过,因为毛主席知道蒋介石不抽烟,所以也不抽。毛主席那么爱抽烟的一个人,在这种场合照顾蒋介石的感受,这是需要多大的忍耐力和决心!
连蒋介石知道后也不禁感叹:此人不可小视。
毛主席在延安住久了,根本住不惯这里的豪华洋房,于是30日早早醒来,到室外散步。蒋介石也没有安睡,两人碰巧在石阶上相遇。蒋介石看到毛主席先楞了一下,然后转换神情,展放笑颜说:“哦,是润之啊……我喜欢早起转转,透透气。听说你有夜晚工作,白天睡觉的习惯。怎么不多睡会儿,来这里习惯吗?”
毛主席爽朗地笑着回道:“还好,只是现在白天也睡少了。有道是,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啊!不知委员长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体会呀?”
毛主席的话一语双关,后三十年睡不着其实是影射蒋介石。蒋介石也听出了言外之意。只是碍于自己的“领袖”身份,他没有发作,只当听不出来。
重庆谈判正式开始
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是,毛主席真的应下了邀请。而国民党根本没有做好谈判的准备,为了掩饰自己的这一情况,国民党方面表示,会议的程序和议程都由中国共产党提出。
并美名其曰,让着共产党,不然什么事情都是国民党提出的话,这岂不会被人说是对中国共产党有意见。但相比起国民党的毫无诚意,毛主席及代表团在赶往重庆前专门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国共谈判进行了周密的商量,所以我党的充分准备,让毛主席及代表团在谈判期间显得十分从容。
双方谈判的核心有三个方面,分别是领导阅批的问题、地域问题和军队的问题。
但谈判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
我党为了表现诚意愿意退一步,表示坚决拥护三民主义和蒋介石的领导地位。
在解放区问题上,共产党提出由共产党人担任山西、山东等五省解放区所在地的省主席,担任解放区广为分布的广东、湖北等六省的副主席,以及北平、天津、青岛、上海四个特别市的副市长;而国民党则只允许共产党参加阅批,各解放区官员都需要国民党认可才能继续留任。
军队问题上,共产党提出将人民军队整编成16个军48个师;而国民党坚持最多只允许保留12个师。双方期望差距简直太大了。
其实早就能料到,蒋介石会持这种态度,当时美国也是偏向国民党一方,他们不希望国共两党发生内战,也想看到共产党国民党和谈成功,为此派代表赫尔利作为中间人。
在与赫尔利谈判时,中共领导人提出了五点协定草案,其核心问题就是把国民阅批改组为包括各党派在内的联合阅批,并提出各党派享有平等地位。赫尔利觉得共产党的提议很公平,没有什么不合理,便欣然同意了。
可当赫尔利拿着协议,兴冲冲返回重庆时,却被蒋介石泼了一盆冷水。蒋介石明确表示,国民党与共产党绝对不可能平起平坐,但接受这个协议就意味着国民党的彻底失败,必然导致中共控制阅批。
所以蒋介石很明确地告诉赫尔利,自己最多能接受中国共产党到国民党中做官而已。
因为美国方面本来就站在蒋介石这边,所以在看到蒋介石的态度后,赫尔利变了脸。他再一次带着蒋介石的意见找到毛主席,强硬的要求中共接受国民党的意见。
还大言不惭地对毛主席说:“如果能够上交解放区,蒋介石可以许诺给毛主席做个省长。”听到这样的话,毛主席淡定的问道?“做哪个省的省长?”赫尔利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新疆省长。”毛主席听到之后,直接哈哈大笑起来。这还真是个划算的买卖!
经过这次谈判之后,我党也彻底明白了,想要和国民党达成“联合阅批”的想法,是不会实现了。
于是在1945年8月重庆谈判时,我党才做出拥护蒋介石领导的提议。但是国民党依旧不作出任何的让步,竟然要削减我党的军队。
国民党的想法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没有了权利和军队,我党就变成了待宰的羔羊,自然不会让步。于是第一次双方交换意见就在国民党毫无诚意的做法下陷入了僵局。
国共两党因为解放区和军队的问题一直僵持不下,而蒋介石对内邀请毛主席的意图,本来就不是出于和谈的想法。蒋介石将所有事情都抛下,带着宋美龄离开重庆旅游静养。
亲自拜访各大民主党派
但是在谈判期间毛主席也是一刻也没有闲着,闲暇之余毛主席积极进行统战工作,走访各大民主党派和有影响力的人物,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党、政、军负责人到各民主党派主要代表人以及新闻界、戏剧节、文艺界等代表人物,一一亲自拜访。
先后拜访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主席张澜、民主革命同盟领导人王昆仑、许宝驹、屈武、政治家王世杰,青年党领导人蒋云天、郭沫若,宋庆龄等人。
因为自带优秀政治家的睿智和气度,所以也让很多人见识到了共产党人的风采。向本在中立甚至偏向国民党的各界人士详细地宣传了中共此行的诚意,中共想要和平的决心,介绍解放区的政权建设、社会面貌以及人民福利、介绍中共目前的政策方针和未来的战略打算。
毛泽东还拜访了柳亚子,柳亚子,当场吟诗一首,《八月二十八日闻润之来渝,三十日下午相见于曾家岩畔,赋赠一首》: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9月2日,这首诗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题为《赠毛润之老友》。
毛泽东也回赠了一首《沁园春·雪》。毛泽东附了一句话,“初到陕北看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词格略近,录呈审正。”
毛泽东之所以此时把这首词赠给柳亚子,是有原因的。毛泽东认为目前道路困难曲折,但只要怀着必胜的信念,革命胜利只是时间问题。毛泽东赠送《沁园春·雪》一词,表达了革命人的豪情壮志,以及崇高的家国情怀。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写得气吞山河、想象浪漫、文辞华美、意境高远,它是毛泽东存世诗词中的巅峰之作。当时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抵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时恰逢漫天大雪。目睹壮观的雪景,毛泽东诗兴大发,于是创作了这首词,后来它轰动重庆。
第二阶段谈判
接下来是第二阶段谈判,从9月4号起就是边打边谈了。已经不是谈了,就是完全的武力压迫啊。蒋介石想打也要调兵遣将,这会兵也过来了,蒋介石除了加速向前线调兵之外,还下令广东、江苏、浙江、山西、安徽等地的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好在国民党打不过我们,每个反击战都打得漂亮,保证了重庆谈判的进行。设想一下,万一丢了个重要的一城半池的,早就谈不了了。
还记得毛泽东说的那句话吗?“你们仗打得越好,我就越安全,打得不好,我就危险了。”
签订“双十协定”
抗战胜利后,毛主席早就预料到东北的战略重要性。那时东北实际上在苏联的掌控之中,我军在苏联的默许下早早进入了东北,并在沈阳成立东北局。
等到国军跑到营口和葫芦岛时,惊讶地发现驻守在那里的是八路军。
在上党战役中,刘邓大军消灭了阎锡山入境解放区的军队13个师,实际3.5万余人,活捉了阎锡山的军长史泽波,首战告捷。
因此国民党当局深受震动,蒋介石只好灰头土脸地重新回到谈判桌上,开始具体的谈判。
早在上党战役的第二天,毛泽东会见了重庆各界的民主人士,介绍了两党的谈判情况,并征询他们的意见,此外还暗中要周恩来前来报告战役情况。
民主人士张澜听到上党战役的事后,对蒋介石明里谈判暗里发动内战非常愤慨,公开责问国民党。这下蒋介石在舆论上面已经处于弱势,但他依然一意孤行。
谈判随着外面的战争也逐渐升温,为了不撕破脸,双方都有所退让,但是双方都没有达到对方想要的程度。大家心里都明白,大仗是肯定又要打了。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正式签署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蒋介石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重庆谈判看似有了一个结果,实际上并不那么乐观,双方在关键点上仍然没有达成协议。
但对我们来说,明面上还是要有点成果的,不写个协议出来,也不好脱身回家啊。
至此,蒋介石彻底打消了扣留并“审治”毛泽东的念头。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原因有二:一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怕“因此再起纷扰”;二是过于自负,正像蒋介石在日记中写的那样:“断定其人决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之事业,任其变动,终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反动派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人民的力量。蒋介石这段日记就是明证。
返回延安
10月11日上午9点半,毛泽东在张治中、赫尔利等陪同下结束重庆之行,顺利返回延安。下午1点半,周恩来在红岩接到电台人员送来的延安急电,知道毛泽东已抵达延安,心中的石头才算落地。
结语: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毛泽东为了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深入虎穴、以身犯险,体现了革命领袖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体现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大智大勇。
抗日战争极大地教育了中国人民,由此中国人民开始觉醒,要选择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这一切,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激励我们走向更加光辉的未来。
从重庆谈判为起点,中国大地开始了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较量,无论反对的势力多么强大,无论它的背后有头号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但是阻挡不了中国人民选择光明的步伐。
时至今日仍然有人不顾历史事实,造谣生事,颠倒是非,妄想复辟,真是如同螳螂挡车、蚍蜉撼树,早一天晚一天会被历史的车轮碾的粉身碎骨。
篇幅较长,感谢您耐心观看,创作不易,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最大的动力,喜欢不要忘记点个关注,如有任何意见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