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科普小知识(ct技术是什么原理)

1.ct技术是什么原理 CT是Computed Tomography的简称,译为中文的意思就是电子计算机 断层摄影。 它是1967年由英国EMI公司工程师GodfleyN。 Hounsfield发明, 1972年开始应用于临床。 CT的构...

1.ct技术是什么原理

CT是Computed Tomography的简称,译为中文的意思就是电子计算机 断层摄影。

它是1967年由英国EMI公司工程师GodfleyN。 Hounsfield发明, 1972年开始应用于临床。

CT的构建原理有两个:一个是物理原理,即利用X线的特性使人体的 组织、器官产生不同的衰减射线投影;另一个则是数学原理,即任何物体均 可以通过其无数投影的集合重建图像。 根据这两个原理则要求CT机应具有 X线发生系统、信号接收系统和电子计算机处理系统,其核心装置是X线球 管及高压发生器(X线产生),探测器(信号接收)和电子计算机(信号处 理和图像重建),另外还有一辅助设备(监视器、照相机等)。

早期的CT使用接收信号的探测器少,X线球管旋转速度慢而扫描慢, 且只用于头颅的扫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CT的扫描速度越来越快,图 像质量也越来越高。

现在的普通CT机就可以达到1〜2秒扫一层的速度, 而螺旋CT机可以在1秒内扫描数层。多排螺旋CT机扫描速度更快,可以 扫描一周重建出2〜16幅图像,且密度和空间分辨率高,具更强大的后处 理功能。

多排螺旋CT机将是未来几年发展和普及的新产品,另外还有一 种扫描方式不同,扫描速度更快的CT,称电子束CT。它的扫描机架就是 一个阴极射线管,但由于其制造成本高,价格昂贵而难于普及。

2.CT

CT图像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

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X射线吸收系数。不同CT装置所得图像的像素大小及数目不同。

大小可以是1。0*1。

0mm,0。5*0。

5mm不等;数目可以是256*256,即65536个,或512*512,即262144个不等。 显然,像素越小,数目越多,构成图像越细致,即空间分辨力(spatial resolution)高。

CT图像的空间分辨力不如X射线图像高。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

因此,与X射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含气体多的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 但是CT与X射线图像相比,CT的密度分辨力高,即有高的密度分辨力(density resolutiln)。

因此,人体软组织的密度差别虽小,吸收系数虽多接近于水,也能形成对比而成像。这是CT的突出优点。

所以,CT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脊髓、纵隔、肺、肝、胆、胰以及盆部器官等,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 CT图像是层面图像,常用的是横断面。

为了显示整个器官,需要多个连续的层面图像。通过CT设备上图像的重建程序的使用,还可重建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层面图像,可以多角度查看器官和病变的关系。

3.CT 能够拍出什么片子呀 CT是干什么的 那B 超呢

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它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

CT的工作程序是这样的:它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CT的成像基本原理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对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voxel),见图1-2-1。扫描所得信息经计算而获得每个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或吸收系数,再排列成矩阵,即数字矩阵(digital matrix),数字矩阵可存贮于磁盘或光盘中。

经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analog converter)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即象素(pixel),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所以,CT图像是重建图像。

每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学方法算出。CT设备CT设备主要有以下三部分:①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组成;②计算机系统,将扫描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贮存运算;③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将经计算机处理、重建的图像显示在电视屏上或用多幅照相机或激光照相机将图像摄下。

探测器从原始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多达4800个。扫描方式也从平移/旋转、旋转/旋转、旋转/固定,发展到新近开发的螺旋CT扫描(spiral CT scan)。

计算机容量大、运算快,可达到立即重建图像。由于扫描时间短,可避免运动产生的伪影,例如,呼吸运动的干扰,可提高图像质量;层面是连续的,所以不致于漏掉病变,而且可行三维重建,注射造影剂作血管造影可得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

超高速CT扫描所用扫描方式与前者完全不同。扫描时间可短到40ms以下,每秒可获得多帧图像。

由于扫描时间很短,可摄得电影图像,能避免运动所造成的伪影,因此,适用于心血管造影检查以及小儿和急性创伤等不能很好的合作的患者检查。CT图像特点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象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

这些象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不同CT装置所得图像的象素大小及数目不同。

大小可以是1.0*1.0mm,0.5*0.5mm不等;数目可以是256*256,即65536个,或512*512,即262144个不等。显然,象素越小,数目越多,构成图像越细致,即空间分辨力(spatial resolution)高。

CT图像的空间分辨力不如X线图像高。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

因此,与X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含气体多的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但是CT与X线图像相比,CT的密度分辨力高,即有高的密度分辨力(density resolutiln)。

因此,人体软组织的密度差别虽小,吸收系数虽多接近于水,也能形成对比而成像。这是CT的突出优点。

所以,CT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脊髓、纵隔、肺、肝、胆、胰以及盆部器官等,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x线图像可反映正常与病变组织的密度,如高密度和低密度,但没有量的概念。

CT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还可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具有一个量的概念。实际工作中,不用吸收系数,而换算成CT值,用CT值说明密度。

单位为Hu(Hounsfield unit)。水的吸收系数为10,CT值定为0Hu,人体中密度最高的骨皮质吸收系数最高,CT值定为+1000Hu,而空气密度最低,定为-1000Hu。

人体中密度不同和各种组织的CT值则居于-1000Hu到+1000Hu的2000个分度之间。CT图像是层面图像,常用的是横断面。

为了显示整个器官,需要多个连续的层面图像。通过CT设备上图像的重建程序的使用,还可重建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层面图像,可以多角度查看器官和病变的关系。

CT检查技术分平扫(plain CT scan)、造影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ment,CE)和造影扫描。(一)平扫 是指不用造影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

一般都是先作平扫。(二)造影增强扫描 是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如60%~76%泛影葡胺60ml后再行扫描的方法。

血内碘浓度增高后,器官与病变内碘的浓度可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可能使病变显影更为清楚。方法分团注法、静滴法和静注与静滴法几种。

(三)造影扫描 是先作器官或结构的造影,然后再行扫描的方法。例如向脑池内注入碘曲仑8~10ml或注入空气4~6ml行脑池造影再行扫描,称之为脑池造影CT扫描,可清楚显示脑池及其中的小肿瘤。

CT诊断的临床应用CT诊断由于它的特殊诊断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CT设备比较昂贵,检查费用偏高,某些部位的检查,诊断价值,尤其是定性诊断,还有一定限度,所以不宜将CT检查视为常规诊断手段,应在了解其优势的基础上,合理的选择应用。

CT诊断的特点及优势CT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

4.CT的危害很大吗

CT是一种放射性医学检查,科学证实,放射性检查的确会对人体会产生辐射。所以CT对人体是有一定的危害性的。但是CT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它的辐射剂量是固定的,所以为了检查身体,偶尔做一两次的CT对人体是没有什么危害的。CT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来源于辐射,但如果因为辐射而导致癌症,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的。所以做次CT对人体致癌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几乎没有可能性。做一次CT不会让人体发生癌变的。

其实CT作为一种医学检查手段。就跟我们平常吃药是一个道理的,总是有利有弊的。是药三分毒,虽然这种药物对我们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它对人体产生的功效是大于它的弊端的。

CT检查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去医院检查身体的时候,如果医生给你开ct单,不用过于担心和紧张,如今的医学科技技术十分发达,虽然CT对人体会产生一定的辐射,但是这种辐射是人体可以接受的程度,只要时间控制的好,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的。但正常人建议做CT检查,一年不要超过两次,如果短时间内多次做CT检查,确实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会有致癌的危险。

CT主要是通过一种高能量粒子来检查人们的身体状况,这种高能量粒子在穿透人体时,会破坏人体的细胞生长和新陈代谢能力。如果剂量比较小的话,人体能够对这些被破坏的细胞进行自行修复,是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但是如果CT检查次数过多,导致这些高能量粒子数量增加,就会损害人体细胞的再生功能,破坏人体的基因,甚至会有致癌的危险,特别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 CT次数过多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危害。

5.CT检查对身体有害吗

有,一次CT检查伤害但是不大在做检查的时候,x射线透视以及摄影所使用的剂量是非常小的,都会处于安全的范围之内,一次拍片给人体所带来的射线剂量就相当于我们人体看一个小时电视所摄取的一些量,做胸透的剂量相当于拍片的1.5倍,也就是说拍一次胸片带来的损害就相当于抽了三支烟。

大部分的CT室的选址都会有一定标准的墙门窗的建造,有很强大的防护功能。扩展资料:当患者的头部受到外伤时,脑部CT是最重要的一种影像学诊断方法,检查的速度很快,而且对于新鲜出血敏感性是非常高的,能够显示出大脑中的水肿以及增高的颅内压,是否发生了继发性脑疝等重要病变,脑部CT也可以诊断头颅的骨折。

同时也可以显示出颅内的肿瘤的数目、部位、密度、大小、轮廓,颅内是否出血钙化以及扩散的程度。做脑部CT可以更好的分辨出血肿的大小、范围以及数目,并且能够查看邻近的脑组织是否受到了压迫,能够查看是否出现了慢性或者急性颅内血肿,判断颅内损伤的一些吸收和缩小情况,可以显示脑萎缩、脑积水、脑软化等一些后遗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做一次脑CT对身体有伤害吗?必须要了解的?。

6.CT的检查方法是怎样的

(1) 准备对于不合作的患者,包括烦躁不安、丧失意识 的患者以及婴幼儿等应事先给予必要的处置,以使检查得以顺利 进行。

对需检查腹部、盆腔者应根据检查要求做适当的准备,包 括胃肠道的清洁和口服对比剂等。对需要做增强检查的患者,应 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特别是有无碘过敏史,并根据诊疗常 规做碘过敏试验。

(2) 平扫平扫即不使用对比增强或造影剂的普通扫描。 除头部、四肢的某些部位外,一般只能做横断的扫描检查。

CT 扫描中每个层面的厚度称为层厚。根据不同部位或病灶的大小选 择适当的厚度,一般选择l0mm或5mm。

对解剖结构复杂或较小的病灶,都应选用小于5mm的层厚进行扫描,也称为薄层扫描。 (3) 对比剂增强扫描对比剂增强扫描即经血管(一般为 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再进行扫描的检查方法。

以此增加正常组 织与病变组织的密度差别,从而区分平扫中密度相近的组织器官 或病变,并根据其增强特点进而可能对病变组织的类型作出判 断。CT增强扫描所用对比剂为含碘的水溶性对比剂,按其在水 中有无离子化而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种。

后者因含碘量高、渗透压低、毒副作用小、增强效果显著等优点得到广泛使用,特 别是对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心肝肾功能不良者、有药物过敏和 哮喘史者,都应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常用的非离子型对比剂有 碘海醇(欧乃派克)、优维显(ultmvist)、碘帕醇(碘必乐) (lopamiro)等。

最常用对比剂注射法是静脉团注法,即将60〜 100ml对比剂以每秒2〜6ml的速度迅速注入静脉,然后根据增 强的不同目的要求延迟适当时间后开始扫描,以期获取满意的 效果。 。

7.什么是多排CT.与一般的有什么不同

你好朋友可一结合临床具体治疗为好朋友,遵医嘱吧,你的描述不具体多排探测器CT(又称多层CT,即MSCT )是CT技术的又一突破。

它使CT从原来的横断面扫描发展为真正的三维成像,从而使任一平面成像和容积数据的三维显示成为可能。多排CT扫描仪在减少扫描时间、缩小层面准直以及增加扫描范围等方面显示巨大的优势。

90年代初期出现双排探测器系统,1998年又引入了4排探测器阵列系统,到2001和2002年8、12、16甚至更多排探测器阵列系统也逐步问世。多排CT得到放射界的认同,到2000年底全世界装机达1000多台。

2002年底16排CT在国内装机超过10台。 16层CT的公司有4家,有GE、Pilips、Siemens和Toshiba。

16层CT最薄的采集层厚分别为0。5mm(Toshiba)、0。

625mm(GE) 和0。 75mm (Siemens和Toshiba);采集时间一般为0。

5秒(全周扫描),最低可达0。 4秒,,以一个身高1。

55M的病人为例,以2。5mm层厚采集将可在19-22秒完成全身的扫描,明显提高了扫描的单位时间覆盖率。

对包括心脏在内的动态器官全部可以实现1次屏气采集。一个层面的扫描时间已缩短到亚秒级,图像重建时间也短到1秒,几乎可达到实时成像的水平。

多排CT临床应用 一、缩短扫描时间,能减少运动伪影。特别适用于儿童、创伤患者及急症患者。

此外,1秒或亚秒级采集的容积数据行连续成像(continuous imaging)于1秒内可显示6~8帧图像,达到近于透视的效果,即所谓CT透视(CT fluoroscopy),对开展CT介入技术很有帮助。 二、仿真内窥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CT相结合而开发的功能,目前已经有仿真血管镜、仿真支气管镜、仿真喉镜、仿真鼻窦镜、仿真胆管镜和仿真结肠镜等研制成功,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目前,几乎所有管腔器官均可进行仿真内窥镜显示,无痛苦,易被人接受,仿真结肠镜可发现直径仅为5mm的息肉,尤其是带蒂息肉。 不足的地方是易受伪影的影响,不能观察黏膜颜色,早期或扁平的病变难以显示,无法进行活检。

但仿真内镜已成为纤维内镜的一种重要补充检查手段,可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三、CT血管造影(CTA)和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进一步拓宽CT血管造影和增强扫描的应用,如对肝、胰增强扫描提供早期动脉相、晚期动脉相及门静脉期的三期图像,早期动脉相可做CT血管造影,观察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晚期动脉相则有利于发现高血供的肿瘤,而门脉期可发现门脉内癌栓。

对于肺栓塞病人,CT增加扫描,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可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有利外科的及时处理。CT血管造影可用于诊断颈动脉、椎动脉狭窄,夹层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及肾移植的估价。

CT血管造影显示钙化灶优于MRA。运用容积重建,一次采集可以同时观察血管、软组织、骨结构,可清楚显示动脉内放置的支架,以及支架内腔的血流状况。

四、心脏的CT检查:目前已推出的16层CT设备用于心脏扫描的时间已分别可达到1O5ms、85ms和65ms,已经接近或优于电子束CT的扫描时间(50或100m5),因而对冠状动脉和心腔、瓣膜等结构的显示已经接近或达到了电子束CT的水平。显示心脏不同时相的形态,对心脏容积,射血分数,室壁运动等做准确的定量分析。

CT冠状动脉成像能显示冠状动脉的3~4级分支,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粥样硬化斑块是软斑还是硬斑,判断冠状动脉内支架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疗效有重要价值。心脏的灌注研究,心脏电影显示心脏和瓣膜运动,冠状动脉仿真内窥镜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和钙化及心脏三维立体成像等,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做出很大贡献。

五、CT功能成像:CT功能成像指灌注成像,根据首次通过原理,一次性注射造影剂后,对选定的器官某一层面或几个层面做连续、多次的扫描,获得每个象素的时间密度曲线,用伪彩色技术将参数转换成血流图,血容量图,平均通过时间图和峰值时间图、监测该器官组织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多层螺旋CT则发挥了其高速度,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优势,能得到更多层面,更详细的灌注信息。

对脑灌注成像的研究开展的早,主要用于急性或超急性期脑缺血早期诊断,包括对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l)即功能可恢复性脑组织监测,为早期溶栓治疗提供依据,并且可做治疗后随访。 脑灌注成像也用于脑肿瘤的研究,如脑肿瘤新生血管的监测,肿瘤良恶性的鉴别以及肿瘤化疗疗效的评价以及手术后复发的情况提供有力的依据。

体部灌注成像用于肝、肾、胰腺等脏器的灌注研究,对肿瘤新生血管监测,实质脏器的微循环监测为胰腺炎疗效和愈后的预测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另外肺血栓栓塞的灌注监测研究,将为此类病人带来福音,尤其是对弥漫性肺小动脉内血栓栓塞的监测有较高价值。

六、三维立体重建:多种重建功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体积重建,表面重建,可以快速重建三维立体结构,显示多种组织,可以旋转、开窗、“剥皮”、“去骨”,可模拟手术方案。

MPR重建可以同时显示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及任意斜位层面,并可任意改变重建的位置和层厚,对于骨科手术、肿瘤科三维放射等计划制定提供清楚的。

8.CT,B超,X光都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用于检测什么的

目前医学影像检查设备有X线、B超、CT、MRI和ECT等几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更多、更先进的设备诞生。

如何正确选择适合于自身需要的检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主要应由医生来决定,但是当前存在着一种倾向,有的人不管生什么病,也不管需不需要或适不适合,都要求用最先进的设备进行检查。

但是,我们要提醒的是,任何一种先进设备对疾病诊断既有独到之处,也有局限性的一面。因此,在选择时,应权衡利弊,从病情需要出发,根据经济实力,在能解决正确诊断的前提下,应当选择简单、方便、安全、痛苦少、费用低的检查。

而且,诊断一经确定,就无需再作其它检查。 当然,不排除某些疑难病症在一种检查无法确诊时,仍需要综合采用几种检查或重复检查以明确诊断。

CT和MRI是当前最先进的成像设备,但是它们尚有局限性的一面,还不能代替简便有效的X线检查。虽然CT有较高的分辨力,但在病变没有发生形态学改变以前,或对早期小病灶,病变不能被CT发现。

CT对心脏大血管和胃肠的检查,由于运动的干扰会形成伪影或成像不清,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对高血压、糖尿病、神经性疼痛,CT无法进行检查诊断。

CT设备昂贵,检查费用高,一次CT检查,病人所接受的放射线量相当于做50-100次X线照片所接受的射线剂量,检查后3-4天之内会感到疲乏、困倦。 MRI成像也有不足之处,除了价值更昂贵,收费更高外,它扫描成像时间较长,对不能配合的病人,检查困难。

对运动性器官如胃肠道,因缺乏合适的对比剂,常显示不清楚;对肺部成像效率也不满意;对钙化灶和骨骼病灶的显示,不如CT准确。MRI与CT各具特点,CT诊断可作为MRI诊断的基础,MRI绝不可能取代CT,CT&127;和MRI也不可能取代B超和X线诊断技术。

总的说,对头颅和脊椎病,X线平片应为首选检查项目;对颅内和椎管内疾病如肿瘤、脑损伤和脑血管意外等,则应选择CT&127;或MRI;对心脏大血管疾病,可选择X线检查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如果观察心脏大血管疾病的细节,应该选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肺与纵隔应先用X线检查,必要时再用CT或MRI;腹内与盆腔内器官应首先超声或CT较可靠,而超声较CT更经济实惠;骨与关节疾病,X线检查是首选方法;胃肠道检查,钡剂造影很好,但最好是选用内窥镜检查。 。

ct科普小知识

  • 发表于 2021-06-14 22:22
  • 阅读 ( 1262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w风腾
w风腾

701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