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香菱学诗人物形象分析)
都说晴雯是黛玉之副。香菱才是。因为她和黛玉太像。都是独女。远离故鄉和父母亲人。有一颗诗心。。。有一颗痴心。。。其实,在《红楼梦》中和林黛玉像的人很多,晴雯的单纯,率真。妙玉的超凡脱俗。龄官的痴情。香菱的灵气。平儿的聪慧宽容。贾宝玉就认为平儿跟黛玉一样是个孤儿,还身为奴婢,平衡周旋在贾琏的庸俗和王熙凤的狠毒之间,实在可怜。比林黛玉还要可怜。
黛玉沉迷于诗歌。难道就没有香菱的痴迷阶段?没有那个阶段,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王国维说过。古今成就大事业者。
必经过三个阶段:
*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孤獨階段)
* 衣带渐宽终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癡迷階段)
*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終有所得)
在香菱学诗的这件事中,宝黛钗的反映各不相同,观之有趣,黛玉的人品和学养在此片段中得以更充分的展示,“她既然来问我,岂有不说之理。” “诲人不倦”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之一,贾宝玉只欣赏《四书》和佛教。
这一段还展示了林黛玉作为“诗人”的修养,真的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诲人不倦的为师境界。 而薛宝钗,从一开始的不赞同,说香菱得陇望蜀,到最后也被香菱的认真执着(苦心)而感染,也主动帮助,的确是这些姐妹们最美好的时光。而且,我认为,每个想把古体诗写好的人都该看看香菱学诗。
薛宝钗如何对待香菱学诗
【原文】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功夫,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说搬进园来。若有提起因由,你只带口说我带了你进来作伴儿就完了。回来进了园,再到各姑娘房里走走。”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
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宝钗笑道:“不象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笑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纨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
林黛玉如何对待香菱学诗
【原文】且说香菱见了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了,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喜欢。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空儿,好歹教给我做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黛玉笑道:“既要学做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的起你。”
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为师,你可不许腻烦的。”
在第二十五回就有林黛玉和香菱关系的描写,【原文】话说林黛玉正自情思萦逗,缠绵固结之时,忽有人从背后击了一掌,说道:“你作什么一个人在这里?”林黛玉倒唬了一跳,回头看时,不是别人,却是香菱。林黛玉道:“你这个傻丫头,唬我这么一跳好的。你这会子打那里来?”香菱嘻嘻的笑道:“我来寻我们的姑娘的,找他总找不着。你们紫鹃也找你呢,说琏二奶奶送了什么茶叶来给你的。走罢,回家去坐着。”
【知玉斋】二人如此亲厚,难怪后来跟黛玉学诗,虽然她是薛家人,好像跟黛玉比宝钗还亲近。后来学诗不敢麻烦宝钗,却敢麻烦黛玉。跟史湘云也说诗,说个没完。
贾宝玉如何对待香菱学诗
正说着,宝玉和探春也来了,也都入坐听他讲诗。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甄士隐和甄英莲
【知玉斋】这一回大家都注意到了甄英莲和甄嬌杏两个人的命运之不同。因为过去下人都没有名字,名字都是主人起的,自然姓氏都跟着主人。莲花和杏花,都是花,从它们的自然属性来看,它们没有区别,但因为人的喜爱而变得不同。柳宗米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文人雅士更喜欢莲花,周敦颐还为此专门写了《爱莲说》。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就像贾琏说的,偏偏被薛蟠这个“薛大傻子玷污”,这才是“云洁未必洁”,妙玉最后还俗嫁人,没准就嫁给薛蟠了。所以,薛宝钗也说过让林黛玉嫁给薛蟠,林黛玉的性格,死了也不会嫁给除了贾宝玉的任何人。
甄士隐这个人很重要,戏剧对曹雪芹影响至深,按照戏剧来说,甄士隐是第一个出场的人,但却是《红楼梦》这场大梦第一个醒来的人。让他看透人生的是他的女儿英莲(香菱),但也把她留下来,跟着薛蟠来到大观园,跟着天上来的这些冤孽,把《红楼梦》做到最后。所以,甄士隐很有象征意义,具有象征意义的还有甄宝玉。因此我认为,贾府是先抄后烧,才能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梦醒之后,什么都没有,万境归空。
【原文】
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
按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
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美中不足,林如海和贾敏不也是如此。《红楼梦》中跟林黛玉最像的两个人,一个香菱,一个妙玉。】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
……
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对半。又见奶母正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英莲此时三岁,黛玉,年方五岁……聪明清秀……这个时候已经是贾雨村被罢官后,来林府给林黛玉教书,英莲至少跟黛玉同岁。】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斗他顽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痴心父母古来多,又何止甄士隐,哪个儿女不累及爹娘。】
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真话当假话,好话当疯话。世人皆如此。】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米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知玉斋】
我觉得英莲不可能丢。丢的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反正也养不起,丢就丢吧,也不会有人找,这样的富贵人家的独生女,出门一大堆下人,怎么会一个下人跟着,而且,甄家就一个孩子,这样赏灯乐事,他们夫妇怎么会错过。所以这段编的太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