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一旦犯了死罪,会有一种叫“斩首”的刑罚。同时为了向世人以示震慑,通常在斩首之后还会悬挂起来示众,这也被称为“枭首”。那么为什么要用这个“枭”字呢?这个刑罚名称有何来历?另外对于“骁悍有野心的人”为何也以“枭雄”为称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枭”。
一代枭雄曹操·影视图片
从“枭”的字形上来看,这是一个会意字,即“鸟在木上”。这其实就是一种鸟类。据说古代对“猫头鹰”这一类的鸟统称“鸮xiāo”,它们属于夜行类猛禽。其中有一种鸟就叫作“枭”,在古代它被认为是一种“不孝鸟”,此鸟有一种习性——食母。因为它的这种习性,在黄帝时期就有意要消灭它,下令让百官用它来祭祀,并在五月五日用此鸟做成粥,让百官食用,目的就是尽快的使它灭绝。
枭·网络供图
关于“枭”食母的习性是怎样的,在《东周列国志》中颍考叔借喻此鸟来感化郑庄公要孝敬其母时说“此鸟名鸮,昼不见泰山,夜能察秋毫,明于细而暗于大也。小时其母哺之,既长,乃啄食其母,此乃不孝之鸟,故捕而食之”。翻译过来就是“这种叫枭的夜间猛禽,在小的时候其母哺育它,等到母鸟无法捕食后,就把母鸟当作来食物,所以自古认为它是不孝鸟”。
行刑·影视图片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因为枭食母的习性,到后来母鸟不能捕食后,为了满足孩子取食的需求,便自己挂在树枝上,让它们直接食用;最后身体被食用完了,就剩下头悬在树枝上。讲到这里,“斩首后示众”被称为“枭首”的来历就清晰了。而所谓的“枭雄”,也正是取此鸟的脾性强横,并有此类猛禽的骁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