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难逢(苏轼传之知音难逢)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二篇:
苏轼传
第四章 诗神东游
三
知音难逢
苏轼初游径山,独自一人,毫无趣味,“但恨无友生,诗病莫诃诘”, 道出诗人之间,必要互相赠答唱和,切磋启发。不然,如独自喝闷酒,有何趣味!他再游径山时,便邀了二三知音,同游同赏,此唱彼和,一路“新诗如洗出”,“灵水先除眼界花,清诗为洗心源浊”。盖因“文情难鉴,非知音莫能洞明微妙”。当年凤翔文物虽富,可惜知音难逢,只能十日一首书信,与子由千里遥相唱和。杭州则不同,地灵人杰,人物荟萃,不乏知音君子,再也不是“四海一子由”了。
知州沈立之,家藏书三万卷,博览强记,即事成书。撰《牡丹记》十卷,集古今咏歌赋诗,裁培方法,传记异闻。是年任满将替,时常召苏轼游湖,苏轼与沈立之相得甚欢,无是非,无烦恼,平和舒畅,真舍不得他离开。一日得双莲于北山下,作一绝句,持献沈立之:“湖上棠阴手自栽,问公更得几回来?水仙亦恐公归去,故遣双莲一起开。”是年五月沈立之终于离任,作诗留别,苏轼《和沈立之留别二首》,有“不用镌碑颂遣爱,丈人清德畏人知”,“试问别来愁几许,春江万斛若为量”之句,可见二人情谊之深。
继任知州陈襄字述古,自陈州移守杭州。当时杭州旧习,郡守新到, 营妓皆出境而迎。苏轼有一首《菩萨蛮》,写当时迎接陈襄情形:“绣帘高卷倾城出,灯前潋滟横渡绿。皓齿发清歌,清辞入翠峨。”营妓即官妓,是历代传流的娼妓制度,到唐宋间尤甚。北宋承平百年,士大夫耽于玩乐,官府酒宴公务时,由官妓陪侍、斟酒、唱曲,这就需要新曲新词,供官妓在歇筵舞榭,娱宾遣兴。于是词这文体,为士大夫所好,由俚俗一变而为高雅, 发展到顶峰,成为北宋文学的标志。许多名臣,皆以“填词”作“小令”为趣。宰相晏殊,被称作“北宋绮声家初祖”,他的名句如“无可奈何花落去”流传久远。继而有欧阳修、张先和民间专业词人柳永,有的工小令,有的善长调,但词风于晚唐、五代无大变,皆称“婉约派”。欧阳修名句如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张先以“云破月来花弄影”得号 “张三影”,柳永名句如“青春都一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传到仁宗皇帝那里,在他考进士时,仁宗说:“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从而落第。 然而一代文风,沿袭已久,不得不变,此时正当将变未变,天意苏轼来到杭州。
陈襄好饮能诗,他一到任,西湖立时热闹起来。一日他说要到吉祥寺赏牡丹,“花将落而述古不至”,苏轼以诗促驾:“今岁东风巧剪裁,古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信花应恨,直恐明年便不开。”陈襄见诗,明日即有牡丹 之会,坐上复以此韵,各赋一首。有美堂向为诗酒交会之所,昔日梅挚出守杭州,仁宗皇帝宠之以诗曰:“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梅挚到任,以诗名其堂曰“有美”,士大夫传为佳话,多有题留。陈襄常与苏轼在有美堂宴饮唱和,苏轼曾有诗记宴毕乘月夜归情形:“共喜使君能鼓乐,万人争看火城还”,执事举烛照明,“有至五六百炬,谓之火城”。陈襄游兴方浓, 又邀来著名词人张先(字于野)和刁约(字景纯),二人皆吴中名士,退居养老。苏轼有《赠张刁二老》诗:“两邦山水未凄凉,二老风流总健强,共 为一百七十岁,各饮三万六千觞”,于是,西湖宴游之盛前所未有:“二更 铙鼓动诸邻,百首新诗间八珍。”每有高会,群妓毕集,移厨湖上。一日宴于临江亭,见湖心一彩舟,渐近亭前,靓妆数人,中有一人尤丽,方鼓筝, 年三十余,风韵娴雅,绰有姿态,众皆称羡,陈襄请苏轼、张先各填一支《江城子》为赞。苏轼并不推辞,展楮振笔写来: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暮聘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 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苏词清丽绝伦,以“神仙出世之姿”阅世,立即传遍钱塘,那些名妓和 姬妾,便围了来索要。苏轼从此开始填词。一次湖中高会,名妓秀兰迟到, 陈襄很生气,秀兰恳求苏轼即席作一曲《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悄米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 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 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c)。待浮华浪蕊都尽,伴君幽独。浓艳一 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 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苏轼于酒,好饮无量,一杯就醉,歌妓和姬妾们趁机索新词,不免乘兴随手书其手帕、披肩、团扇、裙带。每以此种宴游为“酒食地狱”,“老来厌伴红裙醉”,渐渐招架不了,时常称病逃席。重九这天,以病不赴述古会,独自泛小舟至勤师院,见到惠勤白足赤髭,笑迎寺中,心花大放:“湖上青山翠作堆,葱葱郁郁气佳哉。笙歌队里抽身出,云水光中洗眼来。”日见冶游,连眼睛都污浊了,到湖山清亮处来洗净。这一天,苏轼玩得十分快意,“一日饮酽茶七盏”,作诗六首。苏轼不喜应酬,不堪“倦醉佳人锦瑟旁”,只好去寻访“山中高人”。
杭州三百六十寺,西湖僧多有诗人、学者。他对惠勤诗评价最高:“新诗如洗出,不受外垢蒙。清风入齿牙,出语如松风。”僧性高洁,鲜食寡欲, “扫地焚香静客魂”,苏轼与僧人交朋友,受益颇多:“年来渐识幽居味, 思与高人对榻论。”西湖诗僧志诠、清顺、可久,都是苏轼诗友,其诗清爽可爱,常为赠答唱和。
与苏轼相知最深的僧人,是辩才、佛印和参寥。辩才是於潜人,姓徐名米净,10岁出家,25岁赐紫衣及辩才号。相貌清奇,修行高古:“见之自清凉,洗尽烦恼毒。”佛印法名了米,饶州(今江西)人,常云游于江淮间,聪慧绝伦,是参寥的师父。参寥是於潜人,本姓何,自幼不食腥荤,以童子诵《法严经》为僧,苏轼称他“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惟其性情高傲,目空一切。苏轼巡县遇于於潜。初见轼眉清目朗,不知是何方高人, 乃矜持不语。苏轼布衣芒鞋,上前稽首。参寥微闭二目,说道:“坐。”唤童僧道:“茶。”便和苏轼谈禅。听其口齿不凡,道眼不浅,站而不坐,方礼遇道:“请坐。”再呼童僧:“敬茶。”言谈之间,见苏轼于佛学甚精通,不禁问其来历,当知是苏子瞻时,乃起身施礼,恭恭敬敬地说:“请上 坐。”高呼童僧:“敬香茶。”畅谈半日,求苏轼为殿堂题联。苏轼点头微笑,提笔写道:“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过了几日,佛印从庐山云游过来,见了此联,点头微笑。邀苏轼游上天竺寺,谒辩才大师。前殿两尊金刚,苏轼哂笑道:“两金刚谁更强?”佛印道:“拳头大的强。”二人 走入内殿,苏轼道:“观音大士为何低头垂目?”佛印道:“求佛。”苏轼 道:“求谁?”佛印道:“求观音。”苏轼笑道:“谬矣,哪有求自己?” 佛印道:“有。求人不如求己。”苏轼大悟。静则聪,聪则智。僧人守静, 智慧过人。愈益与僧道往来。常自称“糜鹿性”、“山野资”,官场应酬不舒服、不合拍、不同趣、甚至不同道,与“山中高人”结知音、交朋友,赠答唱和,既是解脱,又是享受:“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心”,“净士素寡 言,相对自忘忧”。
陈襄知苏轼性情,见他屡不赴会,却与僧道“泛湖游北山”, 乃“以诗见责”,苏轼答诗深表苦衷道:
我生孤僻本无邻,老病年来益自珍。
肯对红裙辞白酒,但愁新进笑陈人。
……
知音难逢,盛宴易散。熙宁七年(1074)六月,陈襄移知应天府,杨绘 自应天府移知杭州。陈襄将罢任,宴僚佐于有美堂,营妓齐集,约定各施绝 艺,都唱新曲。在坐诸公各填小令一首。论年庚自然是张先居长,乃作一曲
《虞美人》(述古移南都):
恩如明月家家到,无处无清照。一帆秋色共云遥,眼力不知人 远上江桥。 愿君书札来双鲤,古汴东流水。宋王台畔楚宫西, 正是节趣归路近沙堤。
秀兰与陈襄最是要好,自上回得苏轼《贺新郎》,非苏词不唱,于是苏 轼亦谱一曲《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 倒更徘徊。 沙河墙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 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翌日,苏轼与僚佐再宴西湖,为陈襄饯行。秀兰等十余辈名妓,纷纷为 使君寿,献歌献舞,苏轼作《菩萨蛮》(西湖送述古):
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愁煞人。 尊前千点泪,洒向长河水。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
湖上流连一日,众人散去,只陈襄、苏轼、张先、秀兰及养女云儿, 随陈襄登上孤山,在竹阁饮茶闲叙。故例太守更替,“营妓陈状,以年老乞 出籍从良”,秀兰时年28岁,陈襄征其去就,秀兰道:“使君既去,更侍何 人?”言语之间簌簌泪下,当下即判出籍。秀兰有养女云儿,极聪慧沉静,年方12岁。感苏轼所作三首新词,欲以云儿为赠。苏轼家下保姆任氏年老,润芝于上年又生一子名过,也需人照料,当即议定身价,另具文书,迎进家中。当下秀兰除籍,云儿有靠,众皆欢喜,秀兰怀抱月琴,请苏轼复作一曲
《江城子》,低眉信手,婉转歌喉,唱道:
翠娥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且尽一尊,收泪lmhack听阳关。 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 画堂新创近孤山,曲栏 杆,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欲掉小舟寻旧事,无处问, 水连天。
《唐宋全词》共收入苏轼词360余首,钱塘之作几十首。世谓苏词“横放杰出”,“倾荡磊落”,“一洗绮罗芗泽之态,摆脱绸缨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足以“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世之豪杰”。只是此时——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1074),苏轼39岁,还未达到这种境地。本节所引数阕,虽皆随意之作,但也可见一斑。苏轼倅杭词作,韵昧虽极清丽佳妙,lmhack才气也极风流神秀,但格调尚嫌委婉。开一代词风、为豪放派领袖,那是以后的事。大凡为文为诗为词,不独有第一等的学识,第一等的才气,第一等的阅历,还须有第一等的襟怀,宋词的胜境待苏轼开拓,苏轼的襟怀待历史开拓。看那“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欲唱大江东去,在频频向苏轼招手呢!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lmhack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