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直门天主堂(老北京四大天主教堂!)

西直门天主堂(老北京四大天主教堂!)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拥有几十个民族,十几亿人信仰着不同的宗教。在中国,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被称为五大宗教。其中除了道教是纯...

西直门天主堂(老北京四大天主教堂!)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拥有几十个民族,十几亿人信仰着不同的宗教。在中国,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被称为五大宗教。其中除了道教是纯粹的本土宗教以外,其他四大宗教都不是在中国起源的。特别是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是由打西方传进来的。天主教前身是基督教创立初期,存在于罗马帝国西部拉丁语地区的西派,与新教、东正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流派。


天主教与佛教、伊斯兰教相比,进入中国的时间较晚,但是也有好几百年历史了,大致是明末时期由耶稣会传教士传入我国。“天主”一词是借用中国原有名称对所信之神的译称,通常认为取自《史记封禅书》所载:“八神,一曰天主,祀天齐”。宗教的事情我不太懂,都是从网上摘抄下来的解释。但是我知道在北京有很多的天主教堂,当然现在是更多了,过去还是不太多见的。在老北京,历史悠久、规模较大、比较有影响力的有这么四座,分占东南西北,被誉为老北京四大天主堂。


东堂:即王府井天主堂,又名圣若瑟堂、八面槽教堂,位于王府井大街74号,是耶稣会士在北京城区兴建的第二座教堂(第一是南堂)。明末,意大利籍利类思和葡萄牙籍安文思(音译)两位传教士来到中国,起初在四川传教。清初被清兵虏至北京,在肃王府当差,顺治十二年(1655)皇帝赐给他们一所宅院和一块空地,他们在空地上建起一座教堂,即最早的东堂。


东堂内曾经保存有多幅宫廷画师郎世宁绘的圣像。1807年东堂失火被烧,1884年重建罗马式大堂,闹义和团的时候再次被烧毁。1904年,法国和爱尔兰两国用“庚子赔款”重建,形成今日之格局。现存的教堂建筑是一座三层罗马式建筑,但是在细节上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建筑的米素。


院子中间为天主堂,坐东朝西,约有30间房屋,堂顶立十字架3座,堂内有18根圆形砖柱支撑,两侧挂着多幅耶稣油画。整座建筑成功地融合了中西两种风格,看上去庄重而和谐。2000年王府井大街改造的时候,阅批投资在教堂前兴建了一座广场,从而使之成为王府井步行街的一处景观。


南堂:宣武门天主堂位于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41号,俗称南堂,是北京城区最早的一座天主教堂,始建于1605年。这座教堂的兴建者,也许是历史上来到中国的传教士当中名气最大的,他就是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传说鼻烟儿就是他带到中国的)。


明万历33年,利玛窦在北京修建了一座教堂,即南堂前身,但规模非常小,是一座中国传统建筑,仅在醒目位置安放了一座十字架以表示其天主教堂的身份,原名叫宣武门礼拜堂。清顺治七年,清廷有一位顺治皇帝很器重的“洋大臣”,就是德国籍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在他的主持下,历时两年把宣武门礼拜堂翻建成了一座中国风格的大天主教堂。


史书上说“牖器饰,如其国制,内建亭池台榭,式仿西洋,极其工巧,堂前有大理古牌楼一座,署有上赐lmhack‘钦宗天道’四金字” 。顺治皇帝曾24次亲临南堂,并赐有御制“通微佳境”匾。康熙52年南堂被改建为欧洲风格的建筑,59年在北京地震中受损,次年由年葡萄牙国王斐迪南三世出资重建,改成了当时非常流行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乾隆44年南堂又毁于火灾,乾隆赐银一万用于重建,并赐“万有真原”匾额。1900年义和团运动,南堂再次被毁,1904第四次重修,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共有三进院落,大门为中式建筑,占据了教堂的第一进院落,东跨院为主体建筑,西跨院为起居住房;


主体坐北朝南,正面的建筑立面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三个砖雕拱门并;室内空间运用了穹顶设计,两侧配以五彩的玫瑰花窗。1996年宣武门天主教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


西堂:即西直门天主堂,又名圣母圣衣堂,位于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130号,始建于1723年。西堂由遣使会意大利籍司铎:德理格神父兴建,初称圣母七苦堂。康熙44年,罗马教皇派遣多名特使到中国宣示教皇敕令,德里格是随行人员之一,后来留在中国,被康熙任命为专门教授皇子西学的教师。


雍正米年德里格用自己的俸禄在西直门内购置土地,建设了西直门天主堂。嘉庆16年清阅批颁布命令严禁天主教,教堂被拆毁。lmhack1867年由孟慕理主教构筑恢复重建。1900年义和团运动焚毁了西堂,1912年由仁爱会修女博朗西耶氏筹资恢复原貌,改名圣母圣衣堂。


西堂是一座独立钟塔的哥特式建筑,面积较小,原本建有一座三层高度的尖顶钟楼,但是在文革期间被拆除,仅仅在教堂主体建筑北侧余下一座一层楼高度的八角形墩台。


文革时,西堂曾经先后被用作过纽扣厂、电扇厂和同仁堂制药厂的仓库,如今我们看到的西堂是2008年翻修后的结果。西堂是北京四大天主堂中历史最短、规模最小的一个,也是四大天主教堂中唯一一个不是由耶稣会士建立的教堂。lmhack


北堂:位于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3号,因此称为西什库教堂,本名救世主教堂,俗称北堂。1703年开堂,曾经长期作为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是老北京知名度最高的教堂,也是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当年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要灭洋教,杀洋人,其中最主要的攻击目标便是西什库教堂。清康熙42年(1703年),两位天主教教士洪若、刘应治好了康熙皇帝的病,从而获赐皇城西安门内蚕池口附近的一块地皮,他们在这儿修建了一座教堂,便是西什库教堂的前身,名为救世堂。道光年间禁教时被查封,并没收了全部教产。


同治三年教堂用地归还给了天主教,主教孟振生主持在北堂原址建立了一座高大的哥特式建筑。但是由于离皇宫太近,引起了慈禧和同治的不满,于是将教堂迁往西什库,由清阅批出资修建新的建筑,光绪十四年落成。义和团攻打西什库教堂时,教堂进行了顽强的坚守。义和团打了半个月,教堂内的人不但吃光了粮食,连骡马和战马都吃光了,最后开始食用院内的树皮和野草。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组建了专门的解救队,轰动一时的西什库教堂事件才宣告终结。


庚子事变过后,由清阅批出资修建了受损严重的北堂,形成了今天的局面:教堂的主体建筑为一座三层哥特式建筑,顶端共由11座尖塔构成,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高16.5米钟楼尖端高约31米,曾经是北京内城最高的单体建筑,教堂建筑的正面有三个尖顶拱券形入口,入口拱门之间雕刻有四圣像,建筑正立面上的门窗均用汉白玉石刻装饰,正门中央主跨上有一扇瑰丽的圆形玫瑰花窗,礼拜堂四周则有大小不一的80面玻璃花窗。


围绕哥特式教堂建筑的是传统的中式台基,围以汉白玉栏杆,栏杆和栏杆上的装饰均为传统的中式设计。堂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座碑亭,为黄顶琉璃瓦重檐歇山顶设计,庭内安放乾隆皇帝手书御碑两统,碑亭内侧则是四尊中式的石狮子,还有一对石供。西什库教堂是个很大的建筑群,除主建筑外还有图书馆、后花园、印刷厂、孤儿院、医院以及光华女子中学、若瑟修女院和天主教华北教区主教府等附属建筑。


1958年,西什库教堂被上缴国家,教堂收藏很多稀有文献被移交到北京图书馆收藏;1985年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并由阅批出资对教堂进行修缮;1984年西什库教堂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那些附属建筑大多都被别的单位占用,只有若瑟修女院还保留使用。


  • 发表于 2021-05-08 14:21
  • 阅读 ( 356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郑虎
郑虎

712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