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世界三大铁娘子)
1840年,船坚炮利的英国人撬开了腐朽清王朝的大门,自此揭开了中国屈辱近代史的序幕。双方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不仅要向英国赔付两千一百万银米,还要与之协定关税,在自己的领土上却无法把握自己的海关。
最令人悲愤的是,中国要向英国割让香港岛。对于彼时的大清而言,一个小小的香港无关紧要;但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在1982年,撒切尔夫人如何被邓小平“反将一军”,还评价他冷酷无情呢?
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英国的米字旗终于缓缓落下。零点整,伴随着雄浑的国歌声响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那一刻,人们落下了激动的泪花。
它的回归昭示着中国的强大,代表着中国那任人欺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它给予那些威胁中国的西方大国以有力的还击,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这简短的仪式,中国领导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迫于美国的压力,西方国家不敢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次年,英国未曾顾及美国的威胁,主动承认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且在中美建交之后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既然双方已经成了朋友,那么朋友之间就不该存在任何的嫌隙。而香港一日不回归祖国,中英就片刻无法做到坦诚相待。
1978年,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改革开放逐步兴起,世界各国也逐渐开始容纳中国,我们的经济也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
中国虽然只是刚刚恢复一些米气,但主权问题刻不容缓。所以在1982年以前,中英就香港问题,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磋商谈判。英国方面认为,中国不可能给予香港以美好的未来,而且中国经常掀起各种左翼运动,会对香港的安全和人权构成威胁。
这些其实都是在强词夺理,中国大陆有那么多的省份,也没见哪个因为什么运动而变得残破不堪。何况,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全国一盘棋,大陆可以执行的事情,香港又如何执行不了?
远在欧洲的日不落帝国此时已经日薄西山,还妄图保留残存的颜面。时任香港总督的麦理浩爵士居然在1980年向中国提出要用主权换治权,简直是痴人说梦。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该独立的独立,该被收回主权的被收回主权,根本没有多少是在英国实际控制当中的。
或许英国是认为中国仍旧软弱可欺,执“三个不平等条约仍然有效”之词,肆意反驳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合理要求,可以说是狂悖至极。八十年代的中国不是1840年的晚清,八十年代的英国也不是当年的那个不列颠。
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素来以强硬著称,不论是对外还是对内,说起话来丝毫不给人留有情面。她在1982年决定亲赴北京,与中国国家领导人就香港问题展开谈判。
在未抵达北京之前,撒切尔夫人可谓是自信满满,仿佛势在必得,以至于说道:“如果中国同意英国在1997继续管制香港,英国可以考虑中国之主权要求。”
邓小平听完关于撒切尔夫人的汇报后,当即要求与之进行对话。邓小平还是保持了冷静,向她说明希望能够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谁知撒切尔夫人嚣张跋扈得很,扬言要中国遵守《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行事,否则拒绝一切谈判。
撒切尔夫人之所以有这种自信,是因为那一年英国刚刚打赢了马岛战争。她认为,英国还是有实力与中国一战的。孰料,身经百战的邓小平在国家尊严和主权完整面前,根本没有被撒切尔的斩钉截铁所威慑到。
面对咄咄逼人的撒切尔夫人,邓小平保持了一定的君子礼节。在撒切尔夫人提到“英国管理香港是香港繁荣基础”的时候,邓小平回应道:“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一国两制。
随后,邓小平又用分离辩证法的方式,逐一化解了撒切尔夫人的刁难。但是撒切尔夫人仍旧在“用主权换治权”这个方式施压,邓小平厉声说道:“这个事情是一个不可讨论的话题,中国的主权没有回旋的余地。”
对此撒切尔夫人决意亮出底牌,多次明里暗里的表达,如果有需要,英国皇家海军将会再次开赴太平洋。这就是在赤裸裸的威胁。
在进行谈判之前,邓小平未曾想过要拿出武力威胁,可事情到了这一步,必须得予以其强硬的还击。邓小平说道:“中国人是穷了一点,但打仗是不怕死的。只要我们想,今天就可以收回香港。”
撒切尔夫人听闻此言大惊失色,她没有想到,在英国人固有印象中,软弱可欺且穷困潦倒的中国,竟然有了与英国叫板的底气。她信誓旦旦,本以为可以在与中国领导人的谈判中,借一强硬的措辞,争取到主权换治权,未曾想中国的态度是如此的决绝。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一时恍惚,竟然在谈判结束,下楼梯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显然,她是被邓小平所吓到了。这被媒体拍下来,让她成了全世界的笑柄,后来接受采访时,撒切尔夫人说其“生硬粗暴”、“冷酷无情”。
从北京离开后,撒切尔转身赶赴香港,意图团结香港的工商界人士,但香港同胞回归祖国心情之热切,是撒切尔夫人所未曾料想的。
她在1983年获得连任以后,继续开始了就香港问题的谈判。这一次,她显然没有勇气奔赴中国,而是将责任推给了英国驻华大使和香港总督。
中英双方的谈判代表连续谈了四次都没有结果,英国还是坚持主权换治权思想,甚至一度传出谈判破灭的消息。
在中国的一再坚持下,1984年,英国终于做出了妥协让步,不再就主权换治权进行任何坚持。当年的12月19日,中英两国在人民大会堂共同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确定了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的统治,也确立了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制度,并且交由联合国进行登记。
显然,撒切尔夫人这个铁娘子,在邓小平这座钢铁公司面前简直是不值一提。那么,为何撒切尔夫人最后在中国面前选择了低头?不可一世的大英怎么不敢为了香港和新中国一战?
首先,英国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牌面。前文说到,马岛战争的胜利给了撒切尔夫人以勇气,让她觉得英国不可一世。其实马岛原本就是英国占领的阿根廷的地盘,当时阿根廷的加尔铁里总统为了转移国家内部矛盾,才选择了收复失地,那座岛上根本就没有几名英国军队。
而消息传回英国时,撒切尔夫人还是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再加上她执意推行的私有化经济政策,得罪了许多利益集团和选民,如此一来令其很是难堪。迫于重重压力以及即将进行的首相选举,撒切尔夫人才选择出兵阿根廷。
阿根廷的军队如同游击队一般,只有几艘破旧的军舰和拉胯的战斗机。而英国海军也好不到哪里,它们需要仰仗美国的卫星和智利的雷达来为自己提供情报,尤其是智利的雷达,每天不间断为其提供阿根廷军队的动向。同时,由于阿根廷用的是法国的武器装备,英国还从法国那里要来了所有的武器参数。
即使如此,英国海军还是损失惨重。有次智利雷达检修,英国因此丧失了两艘护卫舰。而看起来不堪一击的阿根廷海军,居然击沉了两艘驱逐舰和两艘护卫舰,并有多艘舰艇受伤严重。若不是加尔铁里没有了武器装备,英国还真不一定能胜利。
面对小小的阿根廷,英国都打得如此吃力,何况是面对中国。即使中国的武器并不算怎么先进,但至少也是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上两度重挫美国的。
倘若谈判僵持不下,等到1997年,中国是必须要收回香港的。届时若是动用武力,恐怕英国人走得就不会这么体面了。
面对邓小平时,撒切尔夫人觉得久经沙场,所以刚上来才敢趾高气昂。她未曾料想,性格坚毅的邓小平居然反过来将了她一军。世人都说撒切尔是铁娘子,但她不论是经历、人品亦是意志,都和邓小平差着十万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