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琢磨君”原创,未经允许,禁止抄袭、洗稿,违者必究!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更多国学智慧和历史知识。如果您想持续收看本栏目,请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人,做到了这三点,便可谓真正的“大智若愚”!
古人讲究“五常”,即指“仁、义、礼、智、信”,其中,人们对“智”的追求恐怕是最多,因为读书学习首先增长的就是智慧,然后才能知道仁、义、礼、信等这些高尚的品德。而且,纵观历史,人们对于智者的推崇也最高!
人们欣赏春秋战国时期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灭掉一个国家的纵横家,欣赏汉高祖刘邦的“汉初三杰”,欣赏三国乱世中足智多谋的众多谋士,欣赏帮助朱米璋运筹帷幄的谋士刘伯温等等。但“智”也有“小智”和“大智”区分,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就像三位圣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那样,大智若愚,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所以,我们要学就学大智慧,而不是学习那些投机取巧的小聪明。琢磨君认为:真正大智若愚的人,都有这三个特征!一个人,若能做到了这三点,便可谓真正的“大智若愚”!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1、大智在所不虑。——战国·荀况《荀子·天论》
释义:最高的智慧在于不思虑不能考虑和不该考虑的事。
司马迁在《史记 ·淮阴侯列传》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由此可见,真正的智者不是豪无节制的多虑,而是知道什么事情该虑,什么事情不该虑,拿得起,放得下!
正如曾国藩在谈论昨天、今天、明天时所说:“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对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要专注于当下而心智不杂乱,对于未来也不去刻意逢迎。真正大智若愚的人,不去思虑哪些不该考虑的事,多保留一分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情。他们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真正大智若愚的人,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道教始祖老子也说:“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理往往是简单明了的,大智慧也往往是少虑!
曾国藩也赞成这种观点,他说:“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能够不作一丝一毫的非分妄想,便可谓是大智慧!一个人,若能做到“大智在所不虑”,便可谓真正的“大智若愚”!
★2、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释义:一个人,身上具备勤勉和恭敬这两种品德,虽然看着愚笨,但也有大贤者、大智者的风范!
智者应该少虑,但也需要多做、多实践,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少说多做!赵国名将之子赵括自由熟读兵书,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赵王重用他,但是他从未上过战场,一上战场就只会”纸上谈兵“,理论与实际脱轨,最后导致赵军长平之战大败,45万赵军被秦军坑杀。
这些都是血的教训,我们今人应该认真总结,吸取教训!赵括看似足智多谋,实则是“光说不练假把式”;真正大智慧的人,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有能勤能敬!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反之,一个人不懒惰而勤勉,不骄傲而恭敬,则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说,真正大智若愚的人,能勤能敬!一个人,若能做到“能勤能敬”,便可谓真正的“大智若愚”!
★3、看透不说透!
“大智在所不虑”是告诉我们要少虑,“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是告诉我们要多做,“看透不说透”则是告诫我们要慎言、少说!
真正大智慧的人话不多,因为他们知道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道理,而且他们与人相处时,能够做到看透不说透!俗话说:“看透不说透,我们还是好朋友”,一个人若想管住自己的嘴,则需要很强的自制力,毕竟老话还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喜欢议论他人是人类的本性,一个人若能克制住这种本性,则可谓大智慧!
与亲朋友好相处时,明知道他们毛病而不直接说透,避免让他们难堪,换一种缓和的方式提醒他人,这也是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所以说,一个人,若能做到“看透不说透”,便可谓真正的“大智若愚”!
以上就是琢磨君总结的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具备的三个特征——在所不虑、能勤能敬、看透不说透!一个人,做到了这三点,便可谓真正的“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