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孩子(孩子是孤独症到底该怎么办?)

孤独症孩子(孩子是孤独症到底该怎么办?) 有句话说得好,“啥都可以有,就是不要有病。”但当疾病来袭时,即使人们多么不情愿,也只得打起精神奋力战胜疾病。而有一种疾病很特别,叫“孤独症”,...

孤独症孩子(孩子是孤独症到底该怎么办?)

有句话说得好,“啥都可以有,就是不要有病。”但当疾病来袭时,即使人们多么不情愿,也只得打起精神奋力战胜疾病。而有一种疾病很特别,叫“孤独症”,社交障碍是其最核心的特征。

一般来说,孤独症的孩子大多在3岁左右被发现,5岁以上症状明显,患症以男孩子居多,在我国适龄儿童的发病率在0.7%左右,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孩子一旦患上孤独症,给父母乃至整个家庭的打击可不止一点两点。可以说,一个孤独症孩子的出现会造成至少三个家庭的崩溃,父母的小家庭、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甚至整个家族都会因此而在内心深处蒙上一道厚厚的阴霾。


在大赛爸爸家庭训练营,有过这样一个故事:

凡凡4岁左右时,妈妈就发现他与别人有所不同。孩子不大爱说话,极不喜欢和别人交流。他经常一个人抱着爸爸给他买的机器人,拆了装,装了又拆,循环反复。

妈妈觉得凡凡只是性格内向,认为多带孩子接触外部环境,接触陌生人就可以让他活泼一些。谁知,妈妈带他到人群密集的公园玩时,凡凡竟然惊恐地大叫起来,引来众人的异样目光。

妈妈拼命叫凡凡的名字,他却毫无反应,还独自往人少的地方跑去。妈妈急坏了,把爸爸叫来一起追上孩子,才把凡凡给安抚下来带回了家。

此时,妈妈才意识到了不对劲。第二天,爸爸妈妈一起带凡凡到医院检查,结果让他们心里十分难受。原来,孩子是孤独症,不仅语言沟通能力很差,自我管理能力也不行,社交严重障碍。

之前,凡凡在人多的地方就会惊恐大叫,是社交障碍引起的恐惧。父母虽然伤心,但为了孩子好,也是竭尽所能地想办法,希望他能好起来。可不管怎么努力,凡凡始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走不出来,渐渐地妈妈绝望了,不止一次地想要放弃。


那么,如果孩子患上孤独症,家长们难道真的只能束手无策,就此放弃,任由他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下去吗?

这恐怕不是一个家长的想法,而是许多家里孩子患有孤独症的父母曾经有过的念头。也难怪会有这样的念头,长期陪伴与纠正却始终得不到改善,一次次的挫败,终将坚强的父母的心打败了。

我们说,孤独症孩子的能力改善和学习提高,本身就比普通孩子难,反复性强,更需要父母付出比常人更多、更艰辛的努力。而家长们之所以束手无策、迫不得已想lmhack放弃,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也没有人能够及时的辅助,最后没有看到孩子的进步,导致心灰意冷。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孤独症孩子的父母又该如何及时发觉孩子的“不一样”?怎样进行有效的干预呢?

如何识别孩子是否有孤独症的倾向

我们知道,孤独症的典型特征是社交障碍、言语和非言语障碍、刻板行为与狭隘兴趣,并且由此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即可被诊断为孤独症。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孤独症的倾向。

1、 孩子的年龄是否超过3岁。3岁以内的孩子缺乏自我意识,社交能力也尚未发育完全,不好判断是否为“孤独症”。3岁以上的孩子如果偏内向,父母就得稍加注意,并可以从细节处观察,以此判断孩子的情况。

2、 孩子是否愿意父母陪同玩耍。此时若孩子只顾自己玩游戏,完全不理会父母不断尝试与他的互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话,那么就要提高警惕,孩子也许是患上了“孤独症”。这样的孩子眼里完全没有他人,与外在的世界是脱节的,内心只有他个人幻想中的世界。

3、 孩子是否存在不应名的情况。若孩子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父母可尝试叫他的名字,看他的反应。如果喊了几次后,孩子终于应了,表明孩子不过是一时太过沉迷当下的游戏,并非有什么问题。若果不管叫多少回他的名字,他都毫无反应,目光呆滞,一直盯着自己手中的玩具自己一个人玩的话,那么,十有八九孩子是患上了孤独症。

4、 孩子是否有社交障碍,易冲动。一到人群多的地方,孩子就会不受控制。譬如凡凡的惊恐乱叫,正是如此。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状况,就得立刻就医并及时作干预训练。

5、 孩子不知道行为、语言的意义,会不断地重复同一个动作。他们呆板、孤独,机械地重复一个动作,若是别人强行打断,会让孩子不知所措,还有可能产生攻击性行为,或是躲避起来更加地封闭自己。


不过,令人惊叹的是,也许是孤独症的影响,一直专注于某项事物的孩子,反而具有某些惊人的能力。譬如一直不停画画的孤独症孩子,因为过于关注这项事情,往往会表现出超于常人的天赋。

在此,有必要提醒父母们注意,一旦发现孩子有以上种种情况,都需要及时带孩子就医。专业医师指出:尽早干预比迟干预的孩子恢复得更好。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孤独症”的现实

对于家长来说,当医生诊断或者怀疑孩子有孤独症时,首先都是在内心打一个问号,我的孩子果真是孤独症吗?

一位家长说:“医生就和我聊了聊天,然后看了看孩子,都没有太多的交流,就说我儿子是孤独症!医生的诊断靠谱吗?”

我们说,孤独症的诊断需要由专业人士进行,包括与家长的访谈,对孩子的行为观察以及必须的量表和测试。也就是说这完全是依赖医生的经验和判断,根据通用的诊断标准,而得出的诊断结论。


那么,面对医生的诊断结果,父母到底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可以悲伤,不要质疑。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家长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去听取医生的诊断结果的,而当听到“孤独症”三个字的时候,绝大多数父母的内心是崩溃的。大家都懂得lmhack这意味着什么,也明白这将对孩子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

而更有一些家长是不能相信这个结果的,对医生的诊断表示怀疑。认为当地医院水平不够,于是去省城,去北京、上海,费尽心思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到最后耽误了时间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其次,接受现实,不要侥幸。有一些家长始终坚持认为,自己的孩子只是比别人发育的晚了一点,过几年就会好起来。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态度,无异于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而这一局赢的概率太小太小。

同时,不建议家长拿别人的例子来宽慰自己,类似别人家孩子也是3岁不说话,4岁就自己说话了。这些都是个例,不代表您的孩子也是这样幸运。


再次,正确选择,寻求帮扶。无论家长是否已经掌握了对待孤独症孩子的方法,也不管父母是否做好了准备,都需要让孩子处于某种形式的干预训练志中,因为这对孩子总是有好处的。

同时,家长小保持开放的态度获得各种信息和帮助,并对这些外界的信息和帮助加以分析和选择。包括来自医生、老师、家人、朋友以及书籍等等方面的有价值信息,帮助自己提高和进步。而最好的是找到一位能够长期保持联系,四十获取持久帮助的人,在其指导下获得长期的有价值信息。

最后,调整自己,贵在坚持。不管经历了怎样的情绪变化,在孩子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轻言放弃的仍然是父母。乐观的家长总是会采取积极的做法,树立信心,努力需求帮助,并投入到孩子的康复过程中。

而我们也常常会看到另外一种场景。在大赛爸爸家庭训练营里,曾经有不少走过弯路的家长,很多我自己在实践中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还一度困扰着他们。


为了获得一个问题的答案,不少家长重复地耗费着有限的时间和资源,花费巨大的金钱和精力,有些家长自己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在训练上本末倒置的现象比比皆是。

例如,凡凡已经具备了对社会行为的模仿能力,而妈妈却仍在花费大量的金钱,让孩子去课堂上学习机械动作模仿;一方面剥夺了孩子使用语言的动机,一方面又着急孩子怎么还没有语言。

如何正确的引导和辅助孩子,如何做到有效而高效的训练,这是摆在所有家长面前的一道艰难的课题!

父母应该如何辅助孩子走出“孤独”

在大赛爸爸家庭训练营里,曾经有个家长说:“我知道这个孩子需要依靠父母在生活中教,可是,教什么,怎么教,我不清楚,很难坚持下去!”

由此,许多父母不禁在问:“孩子,我该怎样帮助你?”

一位著名的孤独症研究领域的专家说:孤独症孩子康复训练的长期性,决定了必须要将训练融入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也决定了父母应该是孩子康复训练的主角。


那么,家长到底应该如何在家庭环境中训练孩子呢?

1、父母需要坚定信念,适时引导和激励孩子“说出口”

有些父母心比较软,虽然想法设法地激发孩子的语言学习动力,却会在必要的时刻软了下来,导致前功尽弃。

例如,孩子不懂得沟通,想要吃饭、要一个玩具等只会扭来扭去,用呜哇鬼叫来表达自己的需求。父母耐着性子教他,必须说,“我要熊lmhack熊玩具”才给你,可惜当孩子几次三番扭捏怪叫后,父母就败下阵来,把玩具给他了。

而另一些妈妈就做得很好,她坚持了自己的信念,一次一次不厌烦地告诉孩子,必须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才可以获得玩具。结果,在失败了多次后,孩子终于说出了那句她最想听到的:“我想要……”

需知道,孤独症孩子语言能力上一般没有问题,只是沟通上出现了障碍。所以父母必须坚定自己的信念,适时引导和激励孩子“说出口”,才能激发和培养出孩子的语言学习动力。


2、,利用孩子喜欢的东西,来吸引孩子学会语言学习和自我管理

孤独症孩子的特点之一,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特别专注。

专家医师指出,可利用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吸引孩子学会语言学习和自我管理,且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孩子对兴趣爱好的专注,是一种助力,能帮助孩子很快地学好语言表达及自我管理。

例如,今年7岁的壮壮最喜欢画五颜六色的花,父母在教他数字时,就做了花朵卡片。每个数字旁边都画上了五颜六色的花。壮壮当然很感兴趣,每次家长就教他一个数字,他会跟着念“1、2、3……”,若是在白纸上随意写的数字,他就不念了。

经常一段时间的训练,壮壮学会了这些数字,还会在爸爸买了一捆铅笔回来后,对着这捆铅笔数数:“1、2、3……”

3、训练时孩子的情况会反复,父母需要更多的耐心

孤独症孩子的情况要改善,需要家长的长期耐心陪伴与训练。就怕有些父母会像凡凡妈妈一样,面对这样的反复产生绝望情绪,进而放弃。


所以,家长有耐心的同时,也要清楚明白,孩子的情况是会反复的,没有任何事情是能一蹴而就。父母只要用对了培养与训练的好方法,孩子的表现迟早会有改善,甚至还会有奇迹发生。

孩子患上孤独症,确实对这些家庭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打击。世间父母皆爱孩子,为了孩子他们会想尽办法来帮助孩子走出孤独的困境。但,培养方法正确了才能让孩子的情况得到改善!

当父母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形成理性认识,就需要真正行动起来,开始与孤独症斗争的漫长征途!而应对孤独症最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就是高强度的科学的教育训练。家长应该学习并掌握这些主流教育方法,充分运用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相信,每个家长都应该而且可以经过努力,成为孤独症教育训练的专家!


  • 发表于 2021-05-01 10:05
  • 阅读 ( 204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东方之鹰
东方之鹰

709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