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记录查询app安卓(查开宾馆记录软件app百度管家)

酒店记录查询app安卓(查开宾馆记录软件app下载)万万没想到,微信好友竟然可以看见你去过哪些餐厅哪些酒店!这不是危言耸听。 近日,美团旗下的大众点评推出了一项新活动,使用微信登录,与好...

酒店记录查询app安卓(查开宾馆记录软件app下载)万万没想到,微信好友竟然可以看见你去过哪些餐厅哪些酒店!这不是危言耸听。

近日,美团旗下的大众点评推出了一项新活动,使用微信登录,与好友分享动态,就给5米奖励。然而这款APP没有告诉用户的是,它将异常执着地帮你跟好友共享信息,也就是向你的真实好友分享你去过的餐厅、景点、酒店等信息,并且想关也关不掉。

据北京某消费者称,几天前按照大众点评的引导,绑定了自己的微信。但是,她很快觉得不对劲。

“我的大众点评首页开始频繁出现我的好友关注过哪个餐厅、点评过哪个景点、签到过哪个酒店,而且这些好友的名字都是他们在我微信好友里的名字。”酒店记录查询app安卓(查开宾馆记录软件app下载)

该用户怀疑她在大众点评上的活动也会以她的微信名,推送到她朋友的大众点评页面。

当发现大众点评会跟好友分享自己的动态后,该用户立马在大众点评的隐私栏里关闭了通过微信号搜索自己的权限,并且在微信的授权里取消了对大众点评的登录授权。

那么这样做就安全了吗?随后,该用户发现点评的“附近”信息流里,在两个餐厅下竟然还有“好友xxx曾默默关注了此店”......

最后,通过咨询客服人员,该用户才知道,在自己使用微信登录的短短几天里,大众点评主动替她关注了26位微信好友,并且把他们变成了她在大众点评里的好友,就算她删掉了微信授权,这些好友关系依然存在,此前同步过的信息也不会删除。

尽管随后逐个取消了对这26位好友的关注,让“好友”从自己的大众点评里消失。但是,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我咨询客服人员才知道,我在大众点评还有粉丝。他们应该也是像我一样,在不知情的状态下被系统主动关注了我,也被我关注了。”李女士猜测,“如果他们不取消对我的关注,我是不是还会一直在他们的大众点评里,我的一举一动都会展现在他们的眼前?”

该现象被曝光后,大众点评官方微博进行了回应,并表示将进行一系列的整改与升级。

大众点评表示,打造好友关系链类产品功能的初衷是希望有分享意愿的用户能够通过大众点评分享在生活中获得的美好体验 ,不过这类功能设计给用户带来了困扰,与其初衷背道而驰。

实际上,在大众点评APP的个人设置页面中有隐私政策的详细介绍,其中:

1、“我们在您使用服务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中的确规定,APP可以留存用户的浏览信息、位置信息、旅行计划、常用酒店、租车信息等。

2、“来自第三方的信息”中表明,经过授权,大众点评还可以向合作伙伴和第三方获得这些信息,也可以向第三方分享这些信息。

3、在隐私条款中,大众点评还特意提到了,会“为了销售、奖励或为让您拥有更广泛的社交圈而使用、共享或披露您的信息”。

而这些隐私政策它需要点击一个“协议及声明”的折叠选项才能打开,打开之后,在手机上呈现的字也就只有半只蚂蚁大小。也就是说,即便有相关的用户提示,但并不明显。

大众点评方面表示,将从三个方面对产品进行整改,包括:

1、新增“一键停用第三方全部社交关系”功能,用户选择该功能后,即可一键停止关注微信好友,并取消微信好友对自己的关注。

2、通过微信登陆大众点评而设置的导入好友功能,在仅支持用户手动关注好友的前提下,给予用户充分提示。

3、陆续增加了包括一键设置“不让别人通过微信、QQ等方式找到我”、“取消关注好友”、“移除粉丝”、“黑名单”等新功能,增强用户自主选择权。今后将继续增强这类功能的告知,把决定权交给用户。

大众点评表示,前两项产品功能从今日起上线生效。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安全永远都是当今我们老生常谈的问题,信息时代下,只要我们使用在线工具和平台,或者接入平台的服务,就会产生相应的数据。而即便有用户隐私条款的存在,多数的用户仍然并不了解自己被采集了什么样的信息,被追踪了哪些数据。

隐私条款也层层阻碍着用户的认知,要么就是条款中有着冗长的文字、专业的术语给普通用户的精准理解带来不少困难;要么就是条款中夹杂的“可能”、“潜在”等词汇,模糊了用户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概念;再或者就如本文所述,隐私协议隐藏入口太深以至用户很容易忽略。用户的隐私信息变成供企业随意挖掘的富矿,后果着实可怕。

而每每出事,都是企业出面道歉、自查,当然如果真能意识到问题并纠正还是值得肯定,但这并不能对其他企业起到震慑作用。况且如果事情没有闹得比较大,或者网友并不关注,那么这些躲在阴暗角落的用户“隐私杀手”还能够继续任意妄为,就比如本次大众点评显示“好友踪迹”的现象,据网友称实际存在很久了,但现在才被广泛曝光,并且得以整改。

所以,面对愈演愈烈的网络平台肆意获取用户信息现象,监管部门的日常执法机制需同步强化,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譬如制定惩罚性赔偿措施,鼓励被侵权用户提出集体诉讼等,让相关责任方付出沉重的代价,如此,企业不敢越过红线,用户才能安心上网。

  • 发表于 2021-04-27 10:32
  • 阅读 ( 221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七哥
七哥

739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