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夏天潮湿闷热,驻扎在香港的英国官兵因为整日穿长靴,足部长出了许多细小的水泡,奇痒难当。当时的欧洲医生以为是香港的流行病,所以称之为“香港脚”。香港脚的真正名称是足癣,俗称“脚气”,并非香港或是一定的族群才会感染。
冬季空气中水分减少,没有夏季的湿热,
是治疗脚气的最佳时期,
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脚气吧!
由真菌引起的常见慢性传染性皮肤病,主要累及足趾间,足跖、足跟、足侧缘,病原菌多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等真菌。
本病多发于成年人,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夏秋季发病率高,表现为夏重冬轻或夏发冬愈,具有传染性。足癣多累及双侧,往往由一侧传播至对侧。
足癣依其皮损表现常分为以下3型,但三者可同时或交替出现,或以某一型为主。
1.水疱鳞屑型
好发于趾间、足跖及足侧足底,呈群集或散在分布的张力性水疱,疱壁厚而不易破裂,瘙痒较显著。若伴发细菌感染则呈脓疱,基底红晕,可感疼痛。该型易诱发真菌性湿疹。
2.浸渍糜烂型
好发于趾缝间,多见于手足多汗、浸水、长期穿胶鞋者,夏季多发。因湿润而致皮肤发白松软,瘙痒剧烈,甚至奇痒难忍,患者常因不堪瘙痒而搔抓出血,极易引发细菌感染或丹毒,严重时伴
战、发热等全身症状
寒。
3. 角化过度型
好发于足跟、足跖、足缘等部位,无水疱、脓疱,以皮肤脱屑、角化过度、粗糙、皲裂为主要表现,自觉瘙痒较轻,一般无明显瘙痒,冬季常皲裂,可伴有疼痛、出血。该型好发于老年人,病情
顽固,难以治疗。
脚掌汗腺多,容易出汗,汗液里除含水分、盐分外,还含有乳酸及尿素。在多汗的条件下,脚上的细菌、霉菌大量繁殖并分解汗液中的尿素、乳酸或角质蛋白,产生脚臭。密闭湿热的环境,如穿运动鞋、旅游鞋、胶鞋、尼龙袜这些透气性差的鞋袜,也非常适合脚底某些细菌的生长。
脚臭可能是脚气,而脚气未必都有脚臭,也不是所有的脚臭都是脚气,脚气与脚臭的主要判断依据是镜检有无真菌,镜检呈阳性者为脚气。
脚气病由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引起,以消化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又称维生素B1缺乏病(thiamine deficiency), 可有厌食、腹胀、消化不良、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或者出现下肢软弱无力,常有沉重感,肌肉酸痛等,也可有头痛、失眠、不安、易怒、健忘等神经精神系统症状,或者心悸、气促、心动过速和水肿等心血管系统症状,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此病没有传染性,常发生在以精白米为主食的地区。
脚气病和脚气是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由维生素B1缺乏引起,后者是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可分为表浅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两类,足癣为表浅真菌感染,治疗以外用药物为主,坚持用药非常重要,应及时、彻底地治疗,治疗不彻底是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之一,疗程一般需要1~2个月,角化过度型或外用疗效不佳者,可考虑系统药物治疗。
根据足癣不同类型,治疗药物如下:
水疱鳞屑型:可选择各种霜剂,如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等,每天2次涂搽,一般水疱干涸后,可改用卡氏搽剂、5%水杨酸酒精、联苯苄唑癣药水等涂抹,每天2次,直至痊愈。
浸渍糜烂型:若患者皮肤浸渍、色白起皱而无糜烂,可使用扑粉,如达克宁散、足癣粉等;;若皮肤糜烂、渗液明显,可使用3%硼酸溶液、生理盐水或含有抗菌药物的溶液湿敷,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待皮肤浸渍干燥后,可改用癣药水或涂抹霜剂,如特比萘芬软膏、益康唑霜、联苯苄唑霜、水杨酸酒精、卡氏搽剂等,每天2次,连续治疗至少4周以上。注意,如合并细菌感染,加用抗生素治疗。
角化过度型:可选用抗真菌霜剂与软膏,一般在涂药前可先用温水浸泡手足20分钟,涂药后可使用电吹风来回吹动患处10~15分钟,对皮肤显著增厚并伴皲裂者效果最好。常用药物有复方水杨酸软膏、复方苯甲酸软膏、硫磺软膏、特比萘芬软膏等。注意,该型忌用酒精制剂。
此外,以下的偏方也被中医推荐:
藿香正气水:局部可直接涂擦藿香正气水,如有破损、溃疡感染,应先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局部冲洗,待干后涂藿香正气水,早晚各涂1次。对各类型的脚癣均有治疗效果。
风油精:每天睡前用温水洗脚后,用棉签蘸适量风油精涂于患处,一般连续使用5天,就能基本达到止痛、止痒的作用。若伴有水疱,应先将水疱挑破。妇、婴幼儿不宜使用。
花椒大蒜:准备花椒25粒,大蒜5瓣,将大蒜捣成糊,将花椒研成细粉,调入大蒜糊中,敷在患处,每次敷20分钟,两天一次。适于治疗角化过度型足癣,敷药患处可能会出现火烧般的疼痛,因为刺激性较大,对患处的糜烂面造成损害,甚至会引起过敏反应和炎症反应,不适合水疱鳞屑型、浸渍糜烂型足癣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