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将仇报(人性最大的恶,是恩将仇报)

恩将仇报(人性最大的恶,是恩将仇报)中华鬼谷子智囊团2019-08-01 00:52:34 ★点击右上角【关注】中华鬼谷子智囊团头条号,私信回复“鬼谷秘籍”,赠送您道藏鬼谷子智慧内参秘籍。 你相信吗?...

恩将仇报(人性最大的恶,是恩将仇报)中华鬼谷子智囊团2019-08-01 00:52:34

★点击右上角【关注】中华鬼谷子智囊团头条号,私信回复“鬼谷秘籍”,赠送您道藏鬼谷子智慧内参秘籍。


你相信吗?其实很多好技术网人所谓幸福,往往来源于跟身边人攀比。诸如,身边的人如果混的不如自己,那么幸福感就来了。可万一,自己混的不如身边的人,生活就变得暗淡了许多,凄凉了很多。

有件事要说明,其实你我皆小人,小人才会常戚戚。

如果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中了大奖,我们的内心是起不了波澜的。但是,如果你我的身边人突然发了笔大财,那滋味可不好受,颇有点打翻醋瓶的滋味:酸。毕竟生活中很多人的人生哲学是:

看到你过的不好,我也就放心了。看到你过的比我好,我就受不了。

有一则寓言故事:从前,在一处皇家花园里,生长着形形色色的花草树木。有一天主人在花园里散步,他惊讶的发现,一夜之间,花园里的花草树木居然全部凋零了。于是,主人问柳树为什么枯萎,柳树说:因为我不如松树挺拔,所以太痛苦,不想活了。主人问松树又是为啥枯萎?松树哭丧着说:我比不上葡萄树,它们总是能结出主人爱吃的果实,我觉得我长那么大,白长了。主人问葡萄树为啥枯萎?葡萄树难过的说:隔壁的百合花的花香四溢,而且长得洁白无瑕,感觉自己没有活着的价值……

有时候,幸福源于攀比,痛苦却也源于攀比。比别人强,就幸福,比别人弱,就痛苦。

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你讨厌那些福布斯富豪榜单上的富豪们吗?很显然不会,因为不认识他们。但是如果村里的那个从小跟你一起长大的“二柱子”赚了钱,买了豪车,住了别墅,你心里会快乐吗?

别忍了,其实大部分人心里都会感到失落。这不奇怪,人之常情,嫉妒与贪婪本就是人的原罪之一。


《鬼谷子》里有这么一句话:“非所怨,勿怨。寡人怨矣。”啥意思呢?不该怨恨的不要怨恨。可是有的人我却禁不住要恨。”

为什么要恨呢?古人又说:是知凡怨者,不怨于所疏,必怨于亲密。意思是说:凡是有怨恨的人,不是恨他所疏远的人,就是恨他所亲近的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自然也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源于亲密之人,恨也源于亲密之人。

对此,儒家的孟子表示深以为然,他说如果有一天野蛮的越国人狠狠的给我一耳光,我可以当着什么都没发生过,笑嘻嘻的说这事。至于原因,不是因为我海纳百川,胸怀宽广,而是因为我根本就不认识那人。

可是,如果俺兄弟狠狠给我一耳光,我可就没那么豁达了,甚至我会流着眼泪哭着说这事儿,因为那是我的兄弟,是我亲密的人呐。

这能说明什么道理呢?四个字:亲生恩怨。人们往往会对身边亲密的人产生怨恨。如果关系不亲密,自然也就不存在怨恨了。

不信,你观察下身边,大多数时候,人们往往会对认识的熟人咬牙切齿,深恶痛绝。颇有“爱之深,恨之切”的意味。如果文章在这儿结束就太没意思了,亲密好技术网会产生恩怨,那么恩情才是造成怨恨的主要本源之一。

举个例子,有个朋友老袁生活颇为宽裕,对亲戚朋友也是有难必帮。

这不,老袁有个朋友生活比较拮据,经常向老袁借钱。今天创业借钱,明天买房借钱,隔三差五的借钱,也丝毫没有想还的意思,颇有些把老袁当成提款机的意思。

前不久,那位朋友通过“冥想”思考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借钱理由——汽车太旧了,准备换车。

老袁虽然心善,但又不傻,哪有这样借钱的?终于没借。

那人当时就黑着脸说了一句:“我一直把你当兄弟,你居然那么小气”,然后头也不回就走了。这样就结束了吗?并没有。

那好技术网人开始报复老袁,隔三差五编着理由举报老袁的公司。你以为这个故事只是阿信编的?其实老袁并不孤单,诸位可以去了解一下俺的江苏老乡“李春平”。

很多人的逻辑是,感情是可以套现的,朋友是拿来的利用的。如果你稍微不从,那人便会怨恨你。


恩将仇报,古已有之。

秦晋之战时,晋惠公命下属韩简子察看秦国军容。韩简子说:虽然秦国人少,但是士气比我们高不止一倍。

晋惠公问:这是为何?

韩简子说:当年咱们创业落魄时,四海为家,是秦国人资助了咱们。秦国又一直当天使投资人,不断的帮助我们,咱们晋国发生饥荒,秦国又送了粮食帮助我们。

结果,咱们翅膀硬了,不但没有报答,却跟秦国干起架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恩将仇报”吗?所以秦国人现在肯定士气高涨,非要教育咱们做人不可。

亲,生恩怨,恩,生怨恨。

恩怨纠葛,爱恨情仇,往往是因为关系亲密。有了恩情,才会生出怨恨。人们往往会对亲密的人索取更多,给予的更少。如此一来,怎么不会心生怨恨呢?

人情往来,本就是一笔账,有来有往,有借有还才是正道。有多深关系,给予多大帮助。同样,承人多大恩情就要给予多大回报。如果还不了人情,那么自然也不必接受恩情,否则必生恩怨。

正如邵康节在《恩怨吟》中所言:

人之常情,无重于死。

恩感人心,死犹有喜。

怨结人心,死犹未已。

恩怨之深,使人如此。

本文由鬼谷道、中华鬼谷子智囊团原创,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 发表于 2024-02-24 10:58
  • 阅读 ( 304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leexs
leexs

698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