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形胶布(蝶形胶布固定伤口图)
20多岁小陈,是个爱跳舞的小姑娘,而且在急诊她还骄傲的和我说:她还是她们学校系爵士舞队3个领舞之一。不幸的是,在学校晚会排练的时候,小陈不小心从舞台的架子上摔了下来,脚踝被架子上的铁直接划出了个10cm左右的伤口,又长又深,骨头都能看到了。
小姑娘非常勇敢也非常配合,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大夫,可别用针缝啊,以后针眼的疤像蜈蚣一样难看,我就没脸见人了!”
我知道小姑娘们都爱美,脚踝更是连冬天都要露出来显美的地方,所以我告诉她:“放心,我会有最细的针线给你做缝合的。”
小姑娘一听这个立马着急的说:“别用针线啊,我看网上说不是都有什么进口的拉链么?一拉就能把伤口关上,还不留疤痕,我在网上都看到那视频了。你们给我用那个啊!或者用什么胶水粘也行啊。。。”
我一脸苦笑,又遇到了一个被媒体误导的患者,我也只好耐心和她继续解释为什么医学那么发达了,我们医生还是用针线来缝合绝大多数的伤口。#真相来了#
无论是我们不幸受伤弄出的“伤口”,还是医生做手术用手术刀切出来的“切口”,只稍微长一点深一点,就必须采取措施来关闭,否则要么伤口/切口愈合的很慢,要么长成一个大疤。
大家都知道医生最常用“针线”来关闭伤口和切口,很多人也都有过被缝针的经历。但是老百姓能看到的,其实只是最外层的皮肤缝合,实际上,伤口(尤其是深的伤口)都是分层缝合的。
就像我们吃的“五花肉”一样,我们的肉也分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脂肪、肌肉等等不同的层次。一个伤口的缝合,并不是用个大针一下兜到底的全缝在一起,而是从最深处开始,一层一层的缝合关闭。之所以这样,是为了能尽可能的减小皮肤的张力。
一般的,医生会用可吸收线来逐层的关闭深部伤口,最后才用细针来缝合皮肤表面最后一层伤口,而后再打个结。等伤口愈合好了,直接用剪刀剪开结把线抽出来就行,这也就是所谓的“拆线”。
所以,老百姓看到的,其实只是皮肤表面最外层的缝合。
确实,缝针,尤其是粗针,尤其是患者还是瘢痕体质的时候,针眼往往会愈合成一个很大的疤,让整个伤口的疤像蜈蚣一样难看。所以为了让患者有更好的体验,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不仅改良各种特殊的美容缝合方法,更逐渐有了其他各种关闭最外层皮肤的方法。
比如:如果你经常看美剧或美国电影,你一定会看到老外面部受伤后伤口上经常贴着很多小胶布。是的,这就是蝶形胶布拉拢伤口。一般的,面部比较浅而且伤口,掌握好适应症可以尝试用【蝶形胶布】直接拉拢粘合皮肤。
这个在国外非常常用,我自己在亲自粘过不少小儿患者,因为他们缝针特别不配合,如果我看父母依从性比较好,一般胡愿意冒风险给他们用蝶形胶布拉拢,最后愈合效果都非常好,不仅伤口愈合没感染,而且没有缝合的针眼疤痕。但是如前所说,用这种方法不仅对伤口本身要求较高,而且还要求患儿和家长依从性非常好,严格遵守医嘱来。
出了用胶布粘合拉拢外,还有专门粘合伤口的“胶水”。这种技术也可以在不用缝针没有针眼瘢痕的前提下闭合伤口,但是对伤口要求更高,在用胶水粘之前,要求医生必须把伤口深部缝合好,伤口几乎没有一点张力,自己都能闭合上。
再比如,文章最开始小陈所说的“拉链”。实际上这个伤口缓慢拉拢闭合技术我们临床很早就有了,只不过前段时间媒体大量报道了美国的一个名为Zip的伤口“拉链”。
既然说到这个拉链,咱们就多说两句,说说它的优势和缺点
(1)优势
很明确,没有用针来缝,所以既不用拆线,有没有针眼,更不会形成像蜈蚣一样的可怕疤痕。除此之外,因为不用缝合皮肤表面,所以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相对降低了。
(2)缺点
最大的缺点,就是这东西对伤口很“挑”。
仔细观察所有关于伤口“拉链”的宣传,仔细看他们的视频也好图片也好,你就会发现一个规律:所有的伤口都是“直线型”,很浅,伤口边缘很整齐。对吧?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使用这项技术的前提,必须要求伤口几乎没有张力。换句话说,就是伤口两边皮肤几乎自己都能对和上的伤口,才能使用这种技术拉和。
而伤口一旦边缘不整齐,比较大比较深,甚至不是直线不规则,都很难或者无法使用。因为皮肤张力的作用,伤口就会张开。所以,如果想对大的深的伤口使用这种技术,必须先用缝针缝线把伤口深部缝合好,把伤口拉拢到两边几乎对上,再用这个Zip拉好技术网链拉上。可是,如果已经几乎对上了,我完全可以用更简单更便宜的胶布或胶水粘了。。。。
有人会好奇:如果伤口张力很大,硬用这种技术去拉拢会产生什么后果?要么这个拉链直接拉断也无法闭合伤口,要么强行闭合了伤口表面但里面还有个大坑大腔隙在。尴尬啊。。。。
除此之外,价格不菲也是一个缺点。尽管我没有用过美国原装的这玩意,但我知道国产类似的东西,价格可都不便宜。这东西完全有无数更便宜且效果一样的东西可以替代。
所以,实际上我们临床上早就有各种不用针线也能闭合伤口的办法,但是它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局限性。医生好技术网会根据患者伤口/切口的实际情况,结合患者的要求作出最终决策,并不是所谓最新的就是最好的。
而媒体毕竟不是专业人员,为了扩大宣传效果总会不自觉地夸大效果,而不自觉或刻意的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