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全国哀悼,清明追思家国永念
又到一年清明时。每年这个节日,是我们扫墓祭祖的日子。而今年清明节与往年不同的是,除了祭扫时做好防疫之外,还要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悼念那些为此次抗疫牺牲的烈士,以及因疫情失去生命的同胞。下半旗致哀、默哀3分钟、车船鸣笛等,都是我们对逝者最隆重、最深切的缅怀方式。
目前,包括李文亮在内的湖北14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牺牲人员被评定为首批烈士。这为此次哀悼抗疫牺牲烈士提供了具体的名单。除了湖北外,全国其他地方为此次抗疫牺牲的医护人员、警察、社区工作者等人员,虽然目前还没有正式评定为烈士,但他们的牺牲也同样值得我们去悼念。
截至4月2日24时,累计死亡病例3322例。这些逝世同胞中,大概只有少数人的名字经过媒体披露,绝大多数逝者估计只有他们的亲人朋友能记住他们的名字,对公众而言默默无闻,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集体哀悼他们,因为他们曾经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热土上,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这场疫情中的逝者,无论是已被评定的烈士还是籍籍无名的平凡百姓,都是我们必须铭记的对象。铭记烈士,既是因为他们为抗击疫情各自做出了贡献,也是因为他们为了公共利益付出生命代价。铭记他们,不仅要记住他们的英雄事迹,更是要铭记这段历史,只有铭记历史才能避免历史重演。
铭记所有的逝者,是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告诉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要更加珍惜今天自己的生命与生活,要改变某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拒食野生保护动物等。我们活着的人只有好好活着,对3000多名逝者才是最好的告慰。所以,我们未必能记住逝者的名字,但一定要记住失去的生命。
对我们活着的人而言,尤其要铭记3000多名逝者因何而逝,这是避免疫情重蹈、防止悲剧重演的最好方式。显然,这个问题需要全面系统深刻反思,既有逝者个体方面的原因,也有公共防疫方面的原因,如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涉及制度、体制、机制、技术等存在不少问题。
重大疫情虽然与地震等灾害事故性质不同,但也有某些相似性,如都造成重大生命损失。“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当地建立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唐山地震后,当地建有地震博物院、纪念碑、纪念墙等,既是科普教育基地又是缅怀逝者基地,尤其是刻有逝者名字的纪念墙值得借鉴。
如果未来能在此次疫情重灾区武汉建立新冠肺炎疫情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墙等设施,让逝者名字刻上纪念墙,让其亲人和公众有一个可以常去缅怀的地方,也是铭记抗疫烈士、逝者的最佳方式之一。也就是说,以此次清明节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为契机,不断提供更多可供长期悼念的方式。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我国疫情警报尚未解除。此次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也是我们继续决战疫情防控战的一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