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在哪个省(中国南海概况)
南海,为南中国海(地理水域)、中国南海(中国领海)的简称,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 ,九段线内海域为中国领海,该海域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度5559米。 南海南北纵跨约2000公里,东西横越约1000公里,北起广东省南澳岛与导航岛南端鹅銮鼻一线,南至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西依中国大陆、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东抵菲律宾,通过海峡或水道东与太平洋相连,西与印度洋相通,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半封闭海。 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逐渐改称南海。20世纪70年代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相继出兵侵占了南沙部分岛礁,引发南海争端。 2018年8月13日9时31分,在南海(北纬19.90度,东经113.05度)发生3.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中文名
南海
外文名
South China Sea
具体名称
南中国海与中国南海
地理面积
350万平方千米
中国领海
210万平方千米
更多
2512所高校火热PK中...
人文历史
名称演变
海域古名
名称著作
朱崖海渚春秋战国《山海经》之《海内南经》
涨海东汉杨孚《异物志》、三国康泰《扶南传》、三国吴谢承《后汉书》、三国吴万震《南州异物志》[1]、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晋郭璞《尔雅》、《苏莱曼游记》
南海《梁书》卷54《海南诸国列传》、《山海经》
朱崖海晋郭璞注《山海经》、唐李善对晋左思《吴都赋》
长沙海、石塘海明朝万历《广东通志》
更多
南海诸岛古地名
名称及现地名著作
涨海崎头(南海珊瑚岛礁)东汉杨孚著《南裔异物志》
崎头(南海诸岛)三国万震著《南州异物志》
珊瑚洲(南海诸岛)三国康泰《扶南传》、晋代裴渊《广州记》
石塘、万里石塘(南沙群岛)《宋会要辑稿》
万里石塘(南海诸岛)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
更多
管辖治理
秦末全国战乱,南海郡尉赵佗乘乱兼并3郡建南越(粤)国,海南岛与南海诸岛归南越国管辖。[4]
在西汉时期,中国人开始在南海航行,并发现一群珊瑚岛礁,并设置了珠崖、儋耳二郡。东汉建武十八年(公米42年),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时曾至“千里长沙”,即西沙群岛。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文物资料,南海海域第一次出现在汉代中国地形图上[4]。[8]
30张
关于南海的地图集
三国时期,万震所著的《南洲异物志》和康泰所著的《扶南传》,有关于南沙群岛地貌特征的记述。东晋法显留下了关于南洋的旅行记。
隋代,派常骏等经南海诸岛海域达到赤土国。唐代以后,中国人越来越多地到达这一带海域从事捕捞活动,中国历代阅批也随之对南沙群岛进行管辖。唐贞米五年(789年),把南海诸岛的“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列人中国版图,将南海诸岛划归广南西路行政管辖[2]。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曾公亮著《武经总要》将西沙群岛归属宋代海疆。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十二月丙子,南宋皇帝端宗曾驻驿西沙群岛。[8]
宋代承袭唐代行政建置,西沙、中沙、南沙3群岛属琼州府辖区。
米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其中《米史》记载了米朝海军巡辖了南沙群岛。郭守敬在南海诸岛上“测得南海北极出地一十五度”,同时还实测了南海昼长的时刻。
《我们的南海》,《地图周刊》1947年第40期
明时,郑和等率领数十万人马,分乘几十艘巨舰,横越南海航线,远达西亚和东非。明阅批通过海军巡逻确立了对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主权和管辖。成化、弘治年间(约1488年),南海诸岛的西沙和南沙群岛是万州的管辖范围。[8]
清代,中国阅批将南沙群岛标绘在权威性地图上,开始明确把南海诸岛划分为四大群岛,对南沙群岛行使行政管辖。西沙群岛海域由广东省海军负责巡逻。[2][9]
1901年夏,日本商人西泽吉次遇风漂到东沙群岛中最大岛屿-东沙岛,发现东沙岛上存在丰富的磷矿资源。次年,西泽吉次窜入东沙岛,窃取磷肥回导航出售,引起清阅批的注意,清阅批派官员到东沙岛巡查,并竖纪念碑作为主权标志。[10]
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一行前往西沙群岛巡视,在永兴岛升起中国国旗,鸣礼炮21响。宣统二年颁布试办东沙岛章程。[2]
1911年,广东省阅批宣布把西沙群岛划归海南岛崖县管辖。[8]
1920年,中国阅批将西沙群岛划归琼州管辖。[8]
1928年,广东政治分会将西沙群岛拨归中山大学管理。[4]
8张
各个时期南海地图
1930年,法国炮舰麦里休士号到南沙群岛的南威岛进行“测量”,并秘密插上法国国旗。
1933年4月,法国炮舰阿美罗德号和测量舰阿斯德罗拉勃号在西贡海洋研究所所长薛弗氏率领下,遍历南沙群岛,详加“考察”,以示“占领”。7月,法国非法占领南沙群岛中的9个小岛[11]。12月21日,交趾支那总督克劳泰默签署一项法令,把南沙群岛小岛合并到安南巴地省。
1935年,中国民国阅批成立了“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公布南沙群岛96个地名的中英文对照表。4月,该委员会出版了《中国南海岛屿图》,确定了中国南海最南的疆域线至北纬4,把曾母暗沙标在疆域线之内。该图1936年被收入白眉初主编的地图集-《中华建设新图》,另名为《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图中在南海疆域内标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团沙群岛,其周围用国界线标明,以示南海诸岛同属中国版图,为南海U形断续线的雏形。5月,广东省开始在东沙岛批商承办设处管理。[2]
1958年9月14日越南民主共和国阅批总理范文同照会
1939年,日本将西沙、南沙群岛一并占去改为“新南群岛”隶属日占导航高雄州高雄市。日本在各岛赶筑岸防阵地,兴建油库,整理水上飞机泊地,特别是在东沙岛上修建飞机跑道。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确定的原则,中国阅批正式恢复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11][12][13]
1946年10月,中国海军在上海成立“前进舰队”,前往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接管主权。接收人员分乘太平、 永兴、中建、中业四舰前往,其中太平、永兴两舰赴南沙,中建、中业两舰赴西沙。在此次接收行动中,民国阅批在太平岛设立了南沙群岛管理处,隶属于广东省阅批管辖。10月5日,法国军舰切弗鲁德号侵占南沙群岛的南威岛和太平岛,并在太平岛竖立石碑。对中国阅批决定收复西沙、南沙群岛,法国立即提出抗议,并派军舰东京号到西沙群岛。当该舰航至永兴岛,发现岛上已有中国军队驻守时,则改航至珊瑚岛,在岛上设立行政中心。[11][12][13][14]
1947年,中国民国内政部方域司印制了《南海诸岛位置图》。该图在南海海域中标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在其四周画有U形断续线,线的最南端标在北纬4左右。[15]
1948年2月, 这幅图被收入由内政部方域司傅角今主编、王锡光等人编绘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中,由商务印书馆公开对外发行,这是中国南海地图上正式标出U形断续线。
1951年8月15日,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在《关于美、英对日和约草案及旧金山会议的声明》中指出:“西沙群岛和南威岛正如整个南沙群岛及中沙群岛、东沙群岛一样,向为中国领土。”9月8日,美日等国在旧金山签署了《对日和平条约》。
新中国出版的中国地图,对南海海域基好技术网本沿袭1948年出版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及附图,但具体标绘稍有变化。
1950年代西沙气象站观测场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取消了海南岛同越南海岸间的2段断续线,在导航和琉球群岛间增加1段断续线,形成南海9段(九段线),东海1段的断续线。
1956年,国民党导航当局派出舰艇抵南沙群岛的南子礁、北子礁、中业岛、南钥岛等重竖主权石碑。[9]
1957年7月,中国从各省抽调气象工作人员,建立西沙群岛气象站,后改称为西沙海洋水文气象服务台。[9]
1959年3月24日,中国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公署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设立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9]
1981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广东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相当于县级),作为广东省人民阅批的派出机构,由海南行政区直接领导。[9]
1983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权中国地名委员会公布《中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共287个。此次命名,除对岛、沙洲、礁、暗沙、滩和石命名外,首次为好技术网“水道”(渔民称为“门”)正式命名。[2]
永兴岛北京路(2015年9月)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国务院议案,决定设立海南行政区,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接受其管辖,海南行政区归广东省人民阅批领导。[9]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南海诸岛是海南省辖区的一部分。中国海军进驻南沙群岛6个岛礁。[9]
1990年初,导航当局决定南沙太平岛脱离“国防部”代管,正式划归高雄市管辖。[9]
1996年,新中国颁布《领海基线声明》,宣布了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其中西沙群岛领海基线由28个基点环绕组成。
2012年6月21日,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南省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16][17]
南中国海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南海位于北纬2337′以南的低纬度地区,北抵北回归线,南跨赤道进入南半球,南北跨纬度2647′[18],位于印尼的南苏门达腊和加里曼丹之间,北边至中国广东、广西、福建,香港和澳门,东北至导航岛,东至菲律宾群岛,且包含吕宋海峡西半侧,西南至越南与马来半岛,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汇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韩江以及中南半岛上的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南海周边国家(地区)从北部顺时针方向有导航地区、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尼、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越南、中国(大陆地区)。[5][19]
中国南海地图
地形地貌
海底地貌
南海地形
南海海盆是一个断陷盆地,中部有一条东北-西南向断裂带,在地质史上向东、西两边扩展,形成了深海盆地。在海盆扩展过程中,残留的陆块碎片,成为海底高地或下陷为海槽,其间有断裂发生,成为海底火山喷发堆积的熔岩高地,露海面形成高尖石式的海岛。南海盆地形成一系列东北-西南向的隆起高地和深邃海槽相间排列的海底地貌。[20]
南海的演变过程(图片右上角数字为百万年,据Robert Hall, 1995)
海底自外围至中心顺次为大陆架、大陆坡、中央海盆,略呈同心圆式的三层环状结构图式,地形似菱形[21]。最外一环是大陆架,包括岛弧向海盆陆缘以远的岛缘陆架,大陆架深度一般为0~150米;宽度不一,西北、西南两部分较宽而缓,分别宽300~484公里(坡度2‰~1.2‰)和230公里左右(坡度3‰),为堆积型陆架,富含油气资源;东部岛缘陆架狭而陡,吕宋岛以西之陆架宽仅5~10公里,坡度31.3‰,巴拉望岛以西之陆架宽约46~57公里,坡度3.97‰,为侵蚀-堆积型陆架。由大陆架和岛架往内一环是陡峭的大陆坡,大陆架到大陆坡转折处的水深是150~180米,大陆坡水深在100~3500米上下,坡面高低起伏、崎岖不平,垂直方向的坡长也有差别;面积在海盆的不同部位也不同,西北部和东南部的陆坡面积比高居它们之上的大陆架和岛架面积要大,东部和北部的陆坡面积却较小。南海海底中心一圈最深部分即中央深海盆地,是南海海盆的盆底,平均水深约4000米,最深处为4577米(马尼拉海沟),底部平坦,与周围陆坡成鲜明的反差。[20][22]
南海海底地貌的特点是:北、西、南部是浅海大陆架,外缘是大陆坡,陆坡上有高原、海山、峡谷、海槽和海沟;东部是狭窄的岛架,外缘临海沟和海槽;中央是深水海盆,盆底为宽广的平原,点缀着孤立的海山。按照地貌成因和形态,结合南海诸岛的空间分布情况,可以将南海海底划分为9个地貌区:北部堆积型陆架区、北部断裂阶坡区、西部堆积-侵蚀型陆架区、西部堆积-侵蚀型陆架区、西部断裂阶坡区、南部堆积型大陆架区、南部分割高原陆架区、东部侵蚀-堆积型岛架区、中央深海平原区。[20]
在南海南部的南沙群岛海域中国传统疆界线内或部分在中国传统疆界线内,分布有万安、曾母暗沙、文莱沙巴、安渡滩、郑和、礼乐滩、西北巴拉望等16个盆地,总面积71万平方千米,其中在中国传统海疆范围内总面积约52万平方千米。[23]
南海同相邻的海区之间有许多通道,为海水交换和海上航行之所必经,其中较重要的有以下8处:
海峡备注
导航海峡北通东海,最狭处宽75海里,水深70米。
巴士海峡导航南部与巴坦群岛之间,水深达2,600米,为南海东通太平洋最重要的水道。
巴林塘海峡巴士海峡之南,亦为南海通太平洋水道之一。
民都洛海峡菲律宾的民都洛岛与巴拉望岛之间,东通苏禄海,水深达450米。
巴拉巴克海峡巴拉望岛之南,亦东通苏禄海,惟水深仅100米。
更多
海岸地貌
7张
海岸地貌
南海海岸分为华南大陆、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和菲律宾群岛六大区域,根据南海海岸带地貌特征,将其海岸带细分为51个岸段。
华南大陆岸段多山地丘陵,海岸曲折,平原分布比较零散,比较大的平原位于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其次在漠阳江、鉴江、南渡江等小河口三角洲及小海湾湾头发育了一些小平原。
中南半岛海岸分布着长山山脉、豆蔻山脉、比劳山脉3条大型山脉,被红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昭披耶河三角洲3大三角洲平原隔开,山脉、平原分布相对集中,山前还有一些小平原。
马来半岛多山,自北向南分布着普吉山山脉、銮山山脉、宾坦山脉、吉保山脉和塔汉山脉,海岸带以平原为主,分布小部分台地。
苏门答腊岛地形西高东低,东岸为巨大的冲积平原,自北向南面积逐渐增大,按其平原面积大小将其东海岸分为三块,北部岸段自苏门答腊岛西北角到司马威,东北岸段自司马威到丹戎巴来,中南岸段自丹戎巴来到勿里洞岛以西。
加里曼丹岛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原广布,但覆盖大片热带雨林,三角洲河口泥沙淤泥严重。
菲律宾群岛海岸多山地丘陵,平原稀少,主要分布在吕宋岛的马尼拉湾、林加延湾和卡加延河。
岛礁分布
主词条:南海诸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东沙群岛
永兴岛
南海海域中有超过200个无人居住的岛屿和岩礁。主要群岛有纳土纳群岛、阿南巴斯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等,其中属于中国领土的有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
东沙群岛位居中国广东省陆丰市、海南岛、导航岛及菲律宾吕宋岛的中间位置。在北纬2033′至2110′、东经11554′至11657′之间的海域中。东沙共有3个珊瑚环礁,即:东沙环礁、南卫滩环礁及北卫滩环礁。东沙的的直径大约有30千米。
西沙群岛为南海诸岛中最西的一群;北起北礁,南至先驱滩,东起西渡滩,西止中建岛,在北纬1546′~1708′,东经11111′~11254′之间;处于中国大陆、广东省的东沙群岛与海南省的海南岛及中沙、南沙群岛之间的中心环节。[24]
正在加载西沙群岛海域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共有40座岛礁,其中露出海面的29座,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南海诸岛中露出水面岛洲最多的一群。可分为2大群组:位于东北面的是宣德群岛;位于西南面的是永乐群岛。[24][25]
中沙群岛位于南海中部海域,西沙群岛东面偏南,距永兴岛200公里,是南海诸岛中位置居中的一群。该群岛北起神狐暗沙,东至黄岩岛,地理位置在北纬1357′~1933′,东经11302′~11845′之间,南北跨纬度536′,东西跨经度543′,海域面积60多万平方公里,岛礁散布范围之广仅次于南沙群岛。由黄岩岛和中沙大环礁上26座已命名的暗沙,及一统暗沙、宪法暗沙、神狐暗沙、中南暗沙等4座分散的暗沙组成。[26]
南沙群岛位于南海南部海域,北起雄南礁,南至曾母暗沙,西为万安滩,东为海马滩,是南海最南的一组群岛,岛屿滩礁最多、散布范围最广的一组群岛。地理坐标为北纬335′~1155′,东经10930′~11750′;东西长约905公里,南北宽约887公里,海域面积为88.6万平方公里。南华水道由东经11235′~11630′之间横穿群岛,通过北纬1055′、955′及840′成为三点连线,把群岛的北部和中部分开。有岛屿11座,沙洲6座;暗礁105座,暗沙34座,暗滩21座。[27]
群岛礁体礁体面积礁湖面积天然岛屿数量天然岛屿面积
东沙群岛1417平方千米292平方千米11.74平方千米
中沙群岛1130平方千米77平方千米13平方千米
西沙群岛101836.4平方千米1614.8平方千米297.86平方千米
南沙群岛522903.1平方千米2396.8平方千米231.81平方千米
合计645286.5平方千米4380.6平方千米5411.41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
概况
南海处在亚洲大陆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与其他海区比较,其特点是热带海洋性气候显著好技术网,春秋短,夏季长,冬无冰雪,四季温和,空气湿润,雨量充沛。特别是中部和南部海区,终年高温高湿,长夏无冬,季节变化很小。在西南中沙群岛,年平均温度在26℃左右。月平均最低温度西沙为22.8℃(1月),南沙为25℃(1月)。月平均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西沙是5、6月,南沙是4、5月。气温年较差只有摄氏6~8度,而海上年较差更小。北部沿海和岛屿有较大季节变化,气温年较差在10℃以上,夏季温度高,雨量多,冬季前期相对干而冷,后期常有低温阴雨的潆雨天气。[18][28]
南海季节划分大致是10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为东北季风时期,这时冷空气入侵频繁,东北季风强而稳定,前期北部沿海干冷多晴天,后期常有低温阴雨,雾日增多,能见度差。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西南季风时期,多吹西南风,温度高,湿度大,北部沿海多雷暴和暴雨,台风影响频繁。春季过渡时期发生在3月中旬到5月中旬,秋季过渡时期一般为9月中旬到10月中旬。这两个时期风向多变。常把5月到10月称为雨季,11月到次年4月称为干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