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佬(先做小赤佬,再做上海人)千年历史看北京,百年历史看上海。上海的百年不长,眨眼间,多少风云人物在此地成过往云烟;上海的百年不短,几代人,祖祖辈辈在冒险家的乐园打拼的故事流传至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跟随著名作家马尚龙先生,去看看那些闯荡上海的“小赤佬”。
(文:马尚龙)上海很多马路都是以外地的地方命名:南京路,广东路,淮海路,香港路,澳门路,高雄路,四川路,河南路,宁波路,山东路,重庆路……贯穿上海的东南西北,渗透上海的阡陌交通。举凡路名,一概以外地省份或城市而非本地地名命名的城市,中国唯有上海集大成,冥冥之中,简直是上海老一代老移民给新移民留下的一个温馨的心灵上的卧室,如今在这么多“外地”的大街小路上,很可能坐落着某一个来自外地的富豪的集团总部,更有可能,流传着闯荡上海的发财传奇,他们在以自己祖籍地命名的上海马路上,做老板,谈生意,做高薪白领,甚至就是一个刚刚毕业到处投简历的外地大学生,当是别有一番喜悦的滋味。不夸张地说,上海有多少条外地地名的马路,就会有多少个外地地方的青年涌向上海,而且向往着脱颖而出成为上海的新移民,成为新移民的代言人;他们共同诵读着这么一段名言: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发财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宁波年糕为什么好吃?就是这样“搡”出来的
五湖四海汹涌澎湃地汇集到一起,就是来自于外地、来自于港台、来自于国外的新上海移民。天干地支60年一个轮回,上海又一次成为勇敢者的乐园。不禁使人想起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甚至更早些的上海一样,云集了一个以“小”做头字的创业群体。初到上海,一口家乡的乡下话,不识字,不识人,也不被人识,什么地方来的,就以“小”加上地名,算是他们的名字了:宁波来的是小宁波,苏州来的是小苏州,山东来的是小山东,福建来的小福建,广东来的是小广东……他们的职业,同样也是以“小”做头字:小裁缝,小剃头,小皮匠。头文字加一个“小”,是亲昵吗?恰恰相反,是轻蔑,基本上属于“小赤佬”“小瘪三”的扩展名,也是对所有到上海学生意的乡下人的社会定位。最经典的“小”就是“小绍兴”,绍兴逃荒到上海的章润牛兄妹摆的鸡粥摊没有招牌,最显著的特征是章润牛一口绍兴音,加上他个子瘦小,一些老顾客都以“小绍兴”相称呼,久而久之,“小绍兴”就成了鸡粥摊的摊名了。
大饼摊只有在弄堂口,才有大饼的香味
小赤佬在上海学生意,学上海话,学上海人的腔调,渐渐地就像模像样了。先是一口上海话很正宗了,这是最要紧的事情。其实在上海,也有许多人的上海话不正宗,一直到老,乡音未改鬓毛衰,于是人们叫他们老宁波、老山东、老广东……凡是这样被人家称呼的,都一定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或许还做着一份本分的小生意,那已经是老皮匠、老裁缝了。从小宁波小山东小广东……到老宁波老山东老广东……的“从小到老”的生命流程,犹如是一枚孵化过的鸡蛋,没有孵化为鸡,而成为一枚喜蛋:凡是在上海生活了几十年、还生儿育女、却是一口浓重乡音的上海老人,在心灵本质上,几乎没有介入过上海的主流社会。
小赤佬的社会地位是低贱的,但是上海的主流社会也要依靠小赤佬的穿流与传递,在穿流与传递中,小赤佬便与主流社会发生了联系,于是小赤佬就游走在主流社会的潜流中,小赤佬就潜移默化地加入到了上海的本质生活中。从下只角打进了上只角,改变命运的机会是不可能轻易从指缝中溜走的,他们后来往往要比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上只角的上海人有更快的进步和更大的发展。他们的忍受力,爆发力,攻击力,持久力,都是公寓房子里的孩子不可比拟的。
看到水果摊,阿是想到了杜月笙
上海为什么会称作“冒险家的乐园”?很长久以来,这句名言一直没有被当作名言,仅仅是当作贬损外国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口号,以至于谁都不敢以冒险家自居。事实上,更多的因为冒险成功而将上海当作乐园的是中国人,尤其是从乡下到上海学生意的一文不名的小赤佬。
上海是一个值得冒险的地方,因为上海充满了因为冒险而发迹的机会,上海充满了追求冒险发迹的气氛,还有一点很可能会被忽视,却是上海有别于其他地域的冒险精神——上海的冒险富有更多的文化知识含量。
上海这一个冒险家的乐园里,有外国人在冒险,有中国大老板在冒险,更有众多的小赤佬在冒险。
所以谈论到上海,便是绕不开冒险二字,也不应该绕开冒险二字,冒险更应该理解为进取心。上海开埠百七十多年,直至当下,凡成功者,皆是冒险者。冒险,是上海人的自豪和资本。全中国,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称作为冒险家的乐园。
上海历代移民都必然受到轻蔑的对待,而轻蔑他们的人往往就是上一代的移民,已经生根为上海人,做了老板,有了自己的店家。对待外地人,上海人喜好在容纳中排斥,确切地说,是在排斥中容纳:上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被视作最骄傲、最排斥的城市,而同时上海恰又是最兼收并蓄的城市;看上去很矛盾,实际上和上海的地理有关。上海滩是冲出来的,上海人是聚拢来的;也因为上海滩是冲出来的,无所为原住民,所以上海人才是聚拢来的,多多少少年前,造物主恣意地在长江口冲出一湾滩涂,却不经意地给多多少少年后的勇敢者和冒险者一个闯荡上海滩的理由。后来所有上海的大资本家小资本家,没有一个不是被人家一声声的“小赤佬”骂出来的,上海所有的名牌名店,没有一家不是沿马路吃西北风吃出来的。
上海开埠的历史有多少长,小赤佬的历史也有多少长。第一代从乡下到上海学生意的是第一代小赤佬,第一代乡下人,直至当下,在上海的所有还没有发达的非上海籍人,也都是小赤佬的身份,虽然他们被冠之以新上海人或者叫做农民工,与当年小赤佬的性质是一样的,与小赤佬的愿望也是一样的,因为上海这一个冒险家的乐园的传统是一样的,而且,如今的小赤佬翻身为老板乃至大老板的可能性还远远高于以前任何一个年代。
几十年前上海的长风公园曾经有一个令所有少年流连忘返的行为游戏场所,名为“勇敢者道路”。在这条道路中,要过独木桥,要匍匐,要攀援……给勇敢者的礼物,就是一片绿草坪,虽然常常擦伤了手,钩破了衣服,却依旧乐此不疲。有人考证过,几十年前,勇敢者道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为什么会是独此一家?因为五湖四海闯荡上海也是独此一家。
我们曾经被“愚公移山”的故事所感动,如今却要质疑:愚公会成为新移民吗?愚公是不会成为新移民的,因为他移的是山,至今还在家乡开山凿石呢,即使到了上海,做的也依旧是力气活。成为上海新移民的是智叟,因为他移的不是山是人,移的是他自己,更因为他是智叟,是充满智慧的人。
清末上海工匠图,解决的是上海人的吃喝拉撒
当然现在有了网络,有了互联网的行业,不做小赤佬,有些人直接做了大老板了,但那是异类,没有几个的,没有很多的可比性;况且做了大老板,还是要招聘小赤佬,还是需要千千万万的人先做小赤佬,即使不叫小赤佬,顶多也就是小三子,再好听一点,小白领,实际上一样的,小白领就是小赤佬。
本文选用的图片,来自于《画说上海细节(清末卷),学林书版社出版》,交关好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