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患者达3.3亿-中国心血管疾病比国外

就在9月25日,北京地铁内一中年男子突然晕倒后猝死,经过检查好后得知这名乘客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这个新闻瞬间把心血管疾病推到了热点,根据国家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者达3.3亿,而且中国心血管疾病比国内比例还要高,国家心血管中心也提醒大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得尽早开始了。下面,各位就随着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近日,北京地铁乘客猝死事件引发公众关注。国家心血管中

就在9月25日,北京地铁内一中年男子突然晕倒后猝死,经过检查好后得知这名乘客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这个新闻瞬间把心血管疾病推到了热点,根据国家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者达3.3亿,而且中国心血管疾病比国内比例还要高,国家心血管中心也提醒大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得尽早开始了。下面,各位就随着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

近日,北京地铁乘客猝死事件引发公众关注。国家心血管中心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另据数据推算,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达到3.30亿。

北京地铁内一中年男子突然晕倒 警方: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9月25日,有自媒体爆料称,在地铁13号线城铁霍营站内,一名男子突然晕倒,民警和乘客联合对其进行施救。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北京公交警方获悉,该男子被送医之后,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男子突然晕倒,工作人员、警察和很多陌生乘客都跑上前努力救他,4分钟了还没有救过来……”有自媒体爆料称。

对于此事,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参与施救的北京公交总队民警处获悉,事发时间为9月25日上午7时59分,北京地铁13号线霍营站内,一名男乘客在去往东直门站的扶梯处突然晕倒,后被乘客抬上站台。霍营站站方工作人员立刻向公交警方回龙观站驻站民警报告相关情况,民警林凤军在赶往站台的同时,通过电台向所内值班领导及综合指挥室汇报。

回龙观站派出所所长傅立带领5名警力前往支援并进行处置。到达现场后,傅立组织警力对现场进行保护并疏导客流,查看倒地乘客状态,询问该名乘客是否有同行人员,并在站内尝试寻找专业医务工作者进行先期施救。期间,两名乘客先后轮流对其进行不间断心肺复苏。

据悉,该名男子为山西籍,现年45岁,在京从事销售工作。公交警务工作者、地铁工作人员及热心群众虽热心帮忙施救,但遗憾的是,并未挽回男子生命。8点30分,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将该乘客送往华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对于死因为猝死,家属表示无异议。

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达3.3亿

2019年,《柳叶刀》上发表了这样一项研究——在对中国居民1990年-2017年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死亡率第一的是卒中,紧随其后的是缺血性心脏病,第三才是肺癌。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

研究还显示,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中强调,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91%,城市为43.56%。

《报告》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高血压、肥胖、吸烟……这些危险因素你占了几个?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

研究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高润霖就曾结合《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发出提示:烟草使用、合理膳食、身体活动、超重与肥胖、健康心理等因素,应作为国人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给予重点关注。

上述《报告》显示,1992年至2012年,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平均碳水化合物功能比从66.2%降至55.0%,脂肪功能比从22.0%升至32.9%。

但与此对应,国人总的身体活动水平下降,超重与肥胖上升。1991年至目前,成年人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近一半。2016年至2017年,全国中小学生身体活动达标率虽有一定增长,从29.9%增至34.1%,但增长主要集中在小学及初中生阶段,高中阶段无变化。

2002年至2012年,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从2002年的22.8%升至30.1%,肥胖率从7.1%升至11.9%。

高润霖强调,研究证实,肥胖、超重和运动不足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报告》揭示的不乐观趋势,提示在饮食习惯、身体活动方面,人们应养成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吸烟对心脏的危害不容忽视

除了饮食习惯,吸烟、抑郁症等因素同样会使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

研究显示,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患病率为 21.66%,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的10.36%。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发现,中国居民重度抑郁症患病率为 0.6%,重度抑郁症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本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心脏联盟和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曾联合发布了一项报告,研究显示,全球每年有190万人死于烟草引起的心脏病。这一数字在短短的二十年间已增加了20多万。

报告警示,五分之一的心脏病死亡是由烟草引起的,敦促所有吸烟者戒烟,以避免心脏病发作,并强调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更容易罹患急性心血管疾病。

而在中国,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显示,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为50.5%,女性为2.1%。尽管从2010年至2018年,中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呈下降趋势,但是控烟工作仍需要加强。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需要了解这些!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同时也上升到健康中国战略层面。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已经明确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

作为个人,我们又该如何预防此类疾病呢?

——知晓个人血压

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者等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建议血压为正常高值者(120~139 mmHg /80~89 mmHg )及早注意控制以上危险因素。建议血压正常者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高危人群经常测量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自我血压管理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认真遵医嘱服药,经常测量血压和复诊。

——注重合理膳食

建议高血压高危人群及患者注意膳食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并戒酒,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食用烹调油。

——酌情量力运动

建议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具有心脑血管既往病史或血压异常、血脂异常,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判断10年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20%)及患者的运动形式根据个人健康和体质确定,考虑进行心脑血管风险评估,全方位考虑运动限度,以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为主,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

——关注并定期进行血脂检测

40岁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及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检测1次血脂。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

——防范脑卒中发生

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血压越高,脑卒中风险越高。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房颤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降低血压,控制血脂,保持健康体重,可降低脑卒中风险。建议房颤患者遵医嘱采用抗凝治疗。

——学习掌握自救措施及紧急就医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的部位(心前区、胸骨后、剑突下、左肩等)与心绞痛相同,但持续时间较长,程度重,并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松解领口,保持室内安静和空气流通。有条件者可立即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同时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

早期脑卒中发病的特点是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者麻木,突然说话不清或听不懂别人讲话,突然视物旋转、站立不能,一过性视力障碍、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症状逐渐加重或呈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

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将患者放平,仰卧位,不要枕枕头,头偏向一侧,注意给病人保暖。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量快速到达医院。抓住4小时的黄金抢救时间窗,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可大幅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中国人心血管发病比国外都早5年?真相是什么

《中国循环杂志发表的》5月刊出的“多中心、前瞻性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心衰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是66岁,欧美、日本等地约61岁,我国心衰患者比国外患者平均年龄早5年。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即脑中风)平均发病年龄为63岁,比美国的73岁早10年。

真相就是这3点!

1、国内烟民多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成人吸烟率仅为15.2%。

而我国成年男性中,约30%是吸烟者,女性为3%,大约有55%的吸烟者年龄在20-34岁之间。中国约有3.2亿的烟民,消费全球40%多的烟草。抽烟会增加心肌梗死和致死性冠心病的风险,正是诱发心血管病的米凶之一。

2、国内肥胖人数世界第一

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过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有兴趣可以也可以自行查阅,里面提到中国拥有4320万肥胖男性和4640万肥胖女性,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压、血脂紊乱及糖尿病。

自查是否属于肥胖

BMI = 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成人正常数值范围是18.5~24,如果BMI大于等于24,说明已超重或肥胖,需要减肥。

3、国人熬夜多

《全球睡眠报告》中提到,中国人每天睡觉的时间为0点32分。60%的国人不会“早睡”,晚睡、熬夜已成为国人生活“常态”。熬夜时,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不断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会造成血管收缩异常,血液流速变慢,血管表示“压力”很大。

这些都是导致一些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国内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都会在补充微量米素硒,补硒对心脑血管疾病好吗?

答:硒米素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脂,明显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减少血栓形成,保护心肌。硒被誉为“心脏的守护神”。

心血管疾病患者补硒50微克,可保护缺氧的心脑细胞,保护心肌和血管内壁细胞,减少外周血管的阻力,防止心肌纤维化,缩小心肌梗塞面积,改善心室收缩和舒张的功能,调整心率,防止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

目前来说,硒的主要来源是通过麦芽硒维E片补充,遵循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满足日常补硒需求。

目前麦芽硒也是硒发展的最高阶段,对于人体转化吸收方面要比其他成分的硒出色很多,所以麦芽硒维E片也是目前首选的补硒方式。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即可了解更多相关最新资讯!

  • 发表于 2021-04-05 11:58
  • 阅读 ( 186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刘波
刘波

703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