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已经曝光了好多起儿童被猥亵案,孩子本来是最无忧无虑的年纪,却无端遭遇重创让人揪心不已。随着事件的不断发生,性教育普及也频频被提起,你怕孩子溺水吗?那就教会他游泳。最近一老师教孩子怀孕知识被家长吐槽,认为自己孩子还小。从某个层面来说家长对于性教育的漠视就是在加速悲剧的发生,不管是羞于启齿还是认为自己孩子还小,难道坏人、罪犯会嫌你的孩子小吗?在小编看来,性教育普及已经迫在眉睫!
老师教孩子怀孕知识被家长吐槽
最近,有学生家长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经历,起因是自己孩子的家长给他们普及怀孕的知识。
这位学生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女儿才9岁,老师不应该教给孩子怀孕和性别这方面的知识。
老师也进行解释,因为班里有老师怀孕了,有同学在问。她想正好借这个机会,向同学们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没想到让家长感到不满,甚至直言要去找校长投诉。
这位抗议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女儿才9岁,不是“能听这些事情的年纪”,不应该接收这方面的知识。
此事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很多网友都十分支持老师的做法,认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正确的。
性教育普及一点都不早!
“性”这个话题,有不少家长都唯恐避之不及。一部分人和这位吐槽的家长一样,认为孩子还小,本该是天真无邪的年纪,不应该学习这样太成人化的知识。
还有一部分人觉得不好意思,难以启齿,不知道怎么让孩子理解。因此,他们忽略乃至排斥这一项本该早就对孩子进行的教育。
然而,对儿童性教育的忽视,很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近年来发生的许多儿童遭遇性侵案件,不断给社会敲响警钟。就在前不久,黑龙江哈尔滨5岁女童被5旬邻居性侵的案件,让无数网友揪心不已。本是最无忧无虑的年纪,却遭到如此创伤,实在令人痛心。而如果女孩当初接受过一定的性教育,懂得保护自己,及时察觉危险,或许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孩子还小,但坏人不会嫌孩子小。对性知识和孕知识的缄口不提,并不是对她们的保护。恰恰相反,孩子们很可能因为在性方面的无知而轻易遭受侵害。让孩子尽早了解性与生殖,使其树立自尊自爱的品格与自我保护的意识,才是对她们最好的守护。
“性犹如水,你怕孩子溺水吗?那就教会他游泳。”诚如这句话所言,对孩子的正确保护方式,不是让他们远离性教育,而是让他们接受正确的性教育。所以对家长来说,也该对性教育脱敏了——别把儿童性教育当作羞耻禁忌,也别让儿童性教育来得太迟。
延伸阅读:性教育的必然性
现如今,有不少父母忙于工作,没有过多的时间约束孩子,很多小学生孩子经常拿着手机畅游网络世界,稚嫩的孩子还不能完全辨别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模仿一些网络上的衣着打扮,穿露肚脐装、超短裙、超短裤等衣服,这样的穿着你很难与一个小学生联想到一起,毕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才刚踏入校园生活没多久,理应是天真无邪的。
也有不少父母开始超前“消费”孩子,如果小姑娘从小是美人胚子,身上有一种独特的风韵,那就会被送去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模特。看着不少小模特拍摄的照片,大部分都走性感风,表情和神态说不出来的成熟感,衣服也是让人难以接受,不少人都质疑“性教育”的缺失问题。
孩子出现早熟的症状,追其原因并不是出在孩子身上,其实是出在不愿看到孩子早熟的父母身上。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开放,孩子缺乏正确认知,不如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孩子很多时候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这时候父母对孩子性教育的缺失,就成了孩子早熟的导火索。
父母对孩子缺失性教育,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呢?
1.心理早熟
衣着打扮过于成熟、对性好奇等行为都属于“早熟”,孩子出现这些行为,都是因父母的教育没有到位,孩子不懂自己的行为会有什么影响。也正是因性教育的缺失,孩子对这些行为才会产生好奇。
2.性别意识
孩子不懂男女有别的道理,如果女孩没有性别意识,不懂得自我保护,及时保护自己的隐私,对一些侵害的行为后知后觉,会留下极大的伤害和心理阴影。男孩没有性别意识,就不懂得尊重女孩的隐私,有些长大后会因性无知,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
3.影响学习
孩子早熟,关注点就不会在学习上,整天脑袋里都是想着奇奇怪怪的东西,哪里还有心思学习,自然会影响学习成绩的。
如何给孩子进行性教育呢?
1.主动讨论
在中国,大多数父母都“羞于启齿”性教育,很多时候孩子不问,家长不会主动讲,甚至孩子问了家长也是避而不答,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家长应该主动与孩子讨论,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一些事或电视剧中的一些情节镜头引出话题,自然地和孩子讨论,增加孩子的性知识。
2.抓准时机
孩子三岁性别意识就出现了,开始好奇自己身体的构造,这个时机父母一定要抓住开始性教育知识,先教会孩子懂得男女有别,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可以慢慢地灌输一些性知识。
3.注意性别
给孩子灌输性教育知识,那么爸爸来做还是妈妈来做就值得考虑了。一般来说,最好选择同性父母,爸爸和儿子谈,妈妈和女儿谈,可以避免交谈中的尴尬,也可以理解的更透彻。
4.及时纠正
如果孩子不懂得男女有别,穿暴露的衣服,侵犯异性隐私的行为,父母一定要及时纠正,不要让孩子一错再错,用惩罚的手段达到长记性的效果。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即可了解更多相关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