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刊文:美好生活,从社区开始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 1月10日出版的第1期《半月谈》刊发记者翟濯、徐宁采写的评论文章《美好生活,从社区开始》。全文摘要如下: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栖息的共同体,是党和阅批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把大量人口吸纳进城市,聚集到社区,使得社区的人口密集度和事务复杂度日益提升。社区治理一下子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
从拴稳狗链,到杜绝噪音扰民,从社区监控全覆盖,到缓解社区停车难,各地在社区治理方面的惠民举措正让居民获得更好、更便捷的社区服务。如果和以前做对比,如今的社区生活确实更为和谐舒心。从2020年开始的全国范围的老旧小区改造,则让更多的老街坊、老居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与便利。社区生活,正变得更加美好。
不过,社会的不断进步也推动着社区居民对美好宜居的社区生活提出更高要求。如今,社区居民的思想观念、生活品位和精神追求,早已不同往日。
他们期待社区环境更宜人——垃圾不再随意倾倒,路面告别脏乱泥淖,鱼池凉亭移步换景,红花绿树点缀其间,静有清风徐徐,动有燕雀莺蝉,既可滋养身体,又可安放心田。
他们期待社区治安更稳定——不必惧怕恶犬伤人,无需警惕头顶安全,社区警务有呼必应,灾害来袭顺畅疏散。
他们期待邻里关系更和睦——“尽管我们不熟悉,但是我想认识你”“来日若有为难处,隔壁敲门细细提”。邻里矛盾有处调解,街坊互动有人召集,睦邻友善团结互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他们期待便民服务更周到——社区车位合理分配,停水停电及时应对,社区商铺价廉物美,楼下餐馆好吃不贵,扶老托幼设施齐备,社区办事高效智慧。
这样的社区图景,人人称赞,户户向往。可实现这些目标,对于社区管理者来说,却是不小的难题。如今,以商品房为主体的都市化社区环境已不同于过去基于血缘的乡间村落或基于同事关系的单位大院,剧烈转型的邻里关系让过去社区事务中一些“不成问题的问题”,变成了如今棘手难解的大问题。就拿治理高空坠物这一项来说,就耗费了社区工作者不少心力。
让社区成为居民美好生活的港湾,实现社区高效治理,有路可循。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战斗力,充分调动基层各类组织、各类群体的积极性,整合居委会、物业公司和各职能部门的力量资源,聚焦民生关键小事,发挥主心骨作用。河南焦作的无主楼院,在社区党组织引导下,自己设立公共账目,自我管理,每月每平方米物业费只需2毛钱。这样的生动案例,打破了以往“阅批办,居民看”的尴尬局面,充分说明了社区工作好不好,基层党组织是关键。
二是立足居民自治,充分发挥居民潜在动能,提升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作为一种缩小版的社会利益共同体,社区内部拥有自然的情感联结和精神层面的向心力。这份向心力凝聚起社区居民的共识,有助于社区居民树立起社区治理人人有责、治理成果人人享有的良性观念。比如云南曲靖建立的“绿币”评价系统,以劳动换“绿币”,用“绿币”买商品,就高效调动起当地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建设美好社区,每个人都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而实践证明,以广泛的社区参与强化社区认同,激发主人翁意识,将加速美好社区生活的到来。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