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仅31岁的交易员如何构建了庞大的“黑客帝国”,将老牌欧洲银行法兴银行拖入巨亏深渊? 杰罗姆·科维尔,这个通过虚构期货交易、隐匿天量投机头寸的“魔鬼交易员”留下许多待解之谜。 偷天陷阱 一家中资银行的市场风险主管说,“我想目前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一周前,他见到了法国 兴业银行(行情 股吧)中国区的管理团队。 这家有着150年历史的老牌欧洲银行在2008年1月曝出巨额交易欺诈丑闻。一个名叫杰罗姆·科维尔的欧洲股指期货(专题 论坛)交易员在两年时间里伪造了500亿欧米的期货交易,给法兴银行带来49亿欧米的损失。东窗事发后,为了稳住市场信心,法兴在开展调查的同时,启动了在世界各地的“紧急沟通机制”,一一拜访客户。 这样一个“偷天陷阱”究竟是如何挖掘的呢? 2000年,23岁的杰罗姆进入法兴。随后5年,他一直在银行内部不同的中台部门工作。所谓“中台部门”就是管理交易员的机构,这个工作机会让他得以深入了解法兴集团内部处理和风险控制的程序以及步骤。2005年,他成为银行风险套利部门的交易员。从此,杰罗姆像蚂蚁一样,开始构筑他的“期货投机帝国”。 在套利操作中,杰罗姆先是建立一个投资组合A,包罗主要针对欧洲主要股票市场指数变化为基准的金融工具,例如德国DAX指数、英国FTSE指数等。到2008年1月,此类期货交易的账面金额高达500亿欧米。 以杰罗姆的资历,他根本无法得到如此巨大的交易授权。然而,杰罗姆虚构了另一个投资组合B。从表面上看,A、B相互对冲。“这样,体现出来的风险仅仅是非常低的余值风险,凭借这种方法,他隐藏了数额巨大的投机性头寸。”法兴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在中台5年的工作经验被杰罗姆派上了用场。“他利用自己在操作控制系统上积累的知识,躲避了控制系统的检查。”而这些控制系统正是用于审核交易员所完成的操作行为的真实性和有关特性。 如果不是2008年1月18日,一笔涉及300亿欧米德国股指期货交易(Germany’s Dax index)引起了集团管理人员的警觉,杰罗姆现在也许还在挖掘这个“偷天陷阱”。在这笔交易中,他的同事发现,交易对手巴德尔银行(Baader Bank)只是一个规模中等的德国做市商,根本不可能从事数额如此巨大的交易。也正是在这一天,一个专门调查小组成立。1月26日,法兴集团向公众发布一份简要的调查报告,49亿欧米巨亏浮出水面,市场一片哗然。 法兴亚太区企业传讯部总监田乐汉这样形容杰罗姆:“他就像一个黑客侵入了法兴的安全系统。”根据法兴的调查,杰罗姆采取的手段包括盗用操作人员管理的IT系统权限,用于取消特定的交易行为;伪造虚假操作的数据。法兴集团主席丹尼尔·布通这样形容杰罗姆:“他是一个欺诈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