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 题:向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看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杨静、戴小河
11月下旬的云南怒江大峡谷,微风和煦、天气宜人。怒江州维拉坝珠海社区傈僳族脱贫户胡文华这几天心情很好——他参加完当地阅批组织的培训后领到了挖掘机驾照,马上就要去附近的工地务工了,每月能挣5000米。
这里地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山大沟深,人们一直以来苦于穷困。胡文华一家两年前从山上搬到山下,告别了昏暗低矮的木楞房。搬下山的他还娶了媳妇。如今,有了新技能的胡文华正在把自己的小康梦变成现实。
胡文华是我国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受益者之一。“十三五”期间,全国有近千万名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了穷窝、断了穷根。
脱贫攻坚战已胜利在望,站在即将迈入“十四五”时期新的历史起点,如何让刚刚摆脱绝对贫困境地的人们继续过上更好的日子?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指明了方向。
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好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巩固脱贫成效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石。”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曹立认为,《建议》明确了巩固脱贫成效的举措,要求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是各地干部接续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南。
为何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家认为,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还有差距,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仍存在短板,西部地区脱贫县内生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夏英说,尽管我国即将全面完成脱贫任务、消除绝对贫困,但脱贫的部分群众还是低收入群体,这些地区仍是欠发达地区,需要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日前表示,在脱贫摘帽地区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增强脱贫群众发展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
“巩固脱贫成效需要加强产业发展,这既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曹立认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可及时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选拔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县进行集中支持,从顶层设计、制度衔接、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以增强其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以便其从摘掉穷帽平稳过渡到奔向小康。
专家同时认为,要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按照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精准选派干部,精准安排项目。并有效盘活现有扶贫资产,发挥扶贫产业项目优势,激活西部脱贫地区的“造血”能力。
国务院扶贫办已确定,将设立过渡期,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的总体稳定;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采取有效举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攻坚期的超常规举措向常态帮扶转变,积极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