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一个小不点成长为一个大孩子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很多的东西,不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成长了哪些东西呢,友谊长存小编就来说说吧。
1长身体
身体的生理遗传特性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习和兴趣爱好,孩子的生理天赋对他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家长需要观察发现孩子基因中携带的强项),不断成长的生理变化也会影响孩子的表现。
例如:精细动作没发育好就会导致孩子字写不好;人的腕骨有八块骨头,女孩大约11岁发育好,男孩大约13岁发育好。而四岁的孩子只有四块腕骨那就会写不好字,画不出细致的画,而家长不了解过早高标准的要求,会导致孩子自尊,自信受挫,影响将来正常的学习。
心理也会影响身体的成长,需要家长学习掌握神经系统发育变化造成孩子认知行为上的变化。
家长要关注到,身体与心理行为互为影响。单一关注孩子的身体,营养,运动都是不科学的
2涨知识
孩子一点一点地在涨知识,别只顾常识和书本知识,忽略社会知识,书本知识和街头智慧都有,才能过得比较自如,否则要么书呆子,要么小混子,都不能说是知识长得比较全面。
孩子大了,社会知识会习得更多,社会知识来源广,信息量大,复杂。家长要及时给与指导,解释,甄别;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社会学习了什么,以及如何消除孩子习得的不当言行。
一个人社会知识越丰富越有助于成为一个社会功能齐全的社会人。
世间处处皆学问,孩子涨知识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把目光放长远,不止书本知识,生活知识同样很重要。
3长能力
前面说的是长知识,现在说的是长本事,是行为表现。
首先要说的就是适应能力强,无论是从家到幼儿园,还是进入大学,还是开始工作结婚生孩子,或者遇到一些冲突变故,所有人生的进程都需要我们能够较快地适应新处境,有办法去面对和处理新情况新问题。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大家可能都听说过。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的确在高中时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等待15分钟的孩子与等待1分钟内的孩子比较,考试成绩平均高出210分。这些等待的孩子到中年时也的确更成功。
而“延迟等待”只是表象。深入看,或许孩子不是很喜欢棉花糖,他不需要第二块。当面对陌生人时,他是紧张或者放松的状态,他是否听懂了实验员的话,他是否相信实验员的承诺,面对选择时他是等还是吃,目标订立后如何实现目标,如何让自己轻松熬过15分钟,以及实现目标后如何享受?
总结开来,实验考察的是孩子处理事情和人际关系的能力。这些能力才是孩子“表现好”的关键!
而在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中,同伴交往的模式是有迹可循的。
例如:学龄前2岁的孩子就能表现出社交能力了,和大孩子玩更顺从,和小于自己的玩就更主导。小学的孩子喜欢与同性交往发展小群体。初中的孩子容易服从伙伴压力,小帮派中关系更紧密。而高中异性交往增加,早恋现象增多。
每个孩子同伴交往的能力不同,帮助孩子交朋友,这也是本事。为了孩子将来的顺利发展一定要关注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的本事能力都是在生活中磨练出来的。小时候在家和家长磨,大了出去和别人磨,家长需要适时帮助和引导。
4长脾气
2-7个月的宝宝就有了愤怒、恐惧、悲伤、惊讶;
12-24个月的宝宝就已经有尴尬、嫉妒、内疚、骄傲和害羞,情绪变化越来越多且复杂。
情绪的发展与孩子的认知经验密切相关,反过来他的认知经验又会影响到孩子情绪的发生和变化。情绪管理从来不是一件孤立的事儿,必须和他的认知、行为处境等等结合起来。
5长思想
人类比动物强的就是能够进行抽象总结和提炼,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增多,别人给讲的道理越来越多,孩子也在自己形成各种信念、信仰、信条。
心理健康,人格养成。
长身体、涨知识、长能力、长脾气、长思想,用一个词来总结即为“心理”,如果用两个词总结就是“心理、人格”。
心理指的是一个人的:认“知”、“情”绪、“意”志力、“行”为表现。
人格可以理解为:性格 + 行为表现。
人格成长:“我”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能够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孩子成长,关键要养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而健康的人不是没有问题的人,而是可以恰当的应对问题的人。
家长需要记住这些要点,自己多做调查,收集工作。了解孩子“长”什么。了解越多越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的支持帮助孩子成长。
713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