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协议分析,flash开发不支持的协议

1 协议介绍  Real-Time Media Flow Protocol(简称RTMFP)是Flash和Flash之间基于UDP的点对点传输协议,由Adobe公司在2008年在Flash 10.0中发布,随后在Flash10.1中加入了Groups功能。  2 常见用法  rtmfp在Flash 10中的典型使用场景如下图:  它有如下特点:  l 使

1 协议介绍  Real-Time Media Flow Protocol(简称RTMFP)是Flash和Flash之间基于UDP的点对点传输协议,由Adobe公司在2008年在Flash 10.0中发布,随后在Flash10.1中加入了Groups功能。

  2 常见用法  rtmfp在Flash 10中的典型使用场景如下图:

  它有如下特点:  l 使用Cirrus或者开源的Cumulus来提供Rendezvous服务  l Cirrus或者Cumulus并不提供Peer ID的交换服务,需要提供其它的方式来交换客户端之间的Peer ID  l Flash客户端之间使用NetStream来做点对点传输,Publisher需要给每一个Subscriber单独传输一份数据,这也限制集群的规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Adobe在Flash 10.1中提出了Groups的概念,典型的架构如下:

  它有如下特点:  l Cirrus或者开源的Cumulus提供Rendezvous服务并提供所有连接client列表  l client从Cirrus或者开源的Cumulus获取邻居节点之后,就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P2P架构,所有的audio、video和data数据都在peer之间交互。

  3 协议解析  3.1 基本概念  l session:session是两个UDP地址之间的双向管道。

  l flow:flow是从一个实体到另一个实体之间的逻辑路径。

一个session可以包括多个flow。

  l packet:网络中实际传输的数据,一个packet可以包含多个message。

数据传输时都经过了128 bit的AES加密  l message:audio、video和data数据。

  3.2 Scrambled Session ID  rtmfp协议中每个包的格式如下:  packet := scrambled-session-id | encrypted-part  其中scrambled-session-id是4字节,其后是经过AES加密的数据体。

  scramble-session-id的生成规则如下:  scrambled-session-id = a ^ b ^ c  这里^代表XOR操作,a是session-id,b和c是encrypted-part的头8个bytes。

  当目标收到这个包后,unscramble的操作如下:  session-id = x ^ b ^ c  其中x是scrambled-session-id,b和c同上。

  使用scramble-session-id的目的为了减少数据包流经的NAT设备和layer-4 packet inspector对数据的干扰。

  session-id用于标识通信双方建立的连接,并确定通信时使用的加密和解密的key,这些key是通过DH key exchange算法获得。

但在session建立之前,双方使用一个公有加密key,即128 bit的字符串Adobe System 02。

  3.3 raw part  encrypted-part经过解密之后就得到了raw-part,它的格式如下:  raw-part := checksum | network-layer-data | padding  其中checksum有16字节,network-layer-data是变长数据,padding都是0xFF,并把network-layer-data补齐为16字节的倍数,这是因为rtmfp使用的是16字节的加解密key。

  checksum基于network-layer-data和padding计算。

  3.4 network layer data  network-layer-data的格式如下:  network-layer-data = flags | timestamp | timestamp-echo | chunks  其中flags为1个字节,其格式如下:  7 6 5 4 3 2 1 0  TC TCR reserved reserved TS TSE mode  l mode:11代表握手包,01代表initiator发送包,10代表responder发送包,00不是合法值  l TSE:包中是否包含timestamp-echo域  l TS:包中是否包含timestamp域  l TCR:time critical reverse notification表明发送方正在从其它地方收到timecritical包  l TC:time critical forward notification表明发送方发送的是timecritical包  timestamp域有2字节,精度是4ms,他的计算方式如下:  timestamp = int(time * 1000 / 4) 0xFFFF  timestamp-echo域是server收到包的时间戳,当发送放收到这个值之后,发送方就可以计算RTT值了。

  chunk类型的格式如下:  chunk = type | size | payload  type字段为1个字节,其中0xFF不可用,这个是用来区分chunk数据和padding数据的标记。

type的定义如下:  typemeaning  0x30initiator hello  0x70responder hello  0x38initiator initial keying  0x78responder initial keying  0x0fforwarded initiator hello  0x71forwarded hello response  0x10normal user data  0x11next user data  0x0csession failed on client side  0x4csession died  0x01reset keepalive request  0x41reset keepalive response  0x5enegative ack  0x51some ack  size是2字节payload长度。

  payload根据type的不同有不同的数据体。

  3.5 message flow  session中包括3类消息:  l handshake:握手包,包括initiator hello, responder hello, initiator initial keying,responder initial keying, responder hello cookie change和responderredirect  l control:控制包,包括ping, ping reply, rekeying initiate, rekeying response, close, closeacknowledge, forwarded initiator hello.  l flow:流消息,包括user data, next user data, buffer probe, user data ack, user dataack, flow exception report.  session的建立是通过握手(handshake)来完成的,正常的messageflow如下:  如果是在NAT打洞是,cumulus server就作为一个forwarder,他会把initiatro hello包转发到其它的client:  另外,cumulus server还可以让client重定向到其它server:  这里所说的client是Flash Player,而server是cumulus server或者Flash media server。

当然server也可以给client发送initiator hello请求,这个在cumulus中被称为man in the middle,不过这个特性还不稳定。

  session的建立包括4次握手:  1 initiator - target:initiator hello  2 target - initiator: responder hello  3 initiator - target:initiator initial keying  4 target - initiator: responder initial keying  这个4次握手过程可以阻止Dos攻击和syn-flooding攻击。

  每个session都有一个session-id来唯一标识这个session,并且session中的每个packet都会包含这个session-id,但是在session建立的4个握手包中,initiator-hello, responder hello和initiator initialkeying的session-id字段都是0,在发送最后一个包responder initial keying时,session建立成功并且session-id确定,所以responderinitial keying包含合法的session-id。

  我们接下来详细介绍一下这4个握手包  3.5.1 initiator hello  initiator hello包的格式如上所述,这里只说明payload部分的格式:  initiator-hello payload = first | epd type | epd value| tag  其中:  l first:1 byte magic number  l epd type:1 byte,只有两个合法值:  n 0x0a:client-server模式,epd value是想要连接的server的rtmfp url  n 0x0f:peer-to-peer模式,epd value是想要连接的client的peer id,一般是固定的32字节  l epd value:varlen body  l tag:16 bytes随机数  3.5.2 responder hello  responder hello包的payload格式如下:  responder hello payload = tag-echo | cookie | responder-certificate  其中:  l tag-echo:和initiator hello中的tag一致,但和initiator hello中不同的是,这里在前面有一个varlen来表明tag的长度  l cookie:responder产出的64 bytes随机数,用来防止syn-flooding攻击  l responder certificate:diffie-hellman key exchange算法交换的信息,它的格式如下:  certificate= x01x0Ax41x0E | dh-public-num | x02x15x02x02x15x05x02x15x0E  dh-public-num是一个64 byte(128 byte)随机数。

  dh-public-num的生成规则为  y2 = g ^ x2 % p  其中g和p是公开的两个数,其中g等于2,p是一个1024 bits的数,x2是responder随机生成的数,y2就是在网络中传输的dh-public-num。

  3.5.3 initiator initial keying  initiator initial keying包的payload格式如下:  payload = initiator-session-id | cookie-echo | initiator-certificate| initiator-component | X  其中:  l initiator-session-id:initiator选择的session-id,responder用它来发送数据给initiator(生成scrambled session id)  l cookie-echo:和上一个包中的cookie一致  l initiator-certificate:格式和上面的responder certificate一致  和上述的一样,这里的dh-public-num的生成规则如下:  y1 = g ^ x1 % p  其中g和p的定义和上述一致,x1是initiator随机生成的数,y1就是传输的dh-public-num。

这时initiator知道了y2和x1,就可以生成sharedsecret:  shared secret = y2 ^ x1 % p  这时就可以生成这个session对应的加解密key了:  decode key = HMAC-SHA256(shared-secret, HMAC-SHA256(responder nonce,initiator nonce))  encode key = HMAC-SHA256(shared-secret, HMAC-SHA256(initiator nonce,responder nonce))  这些加解密key都只使用低位的128bit  l initiator-component:在DH算法中使用的initiator nonce。

  3.5.4 responder initial keying  responder initial keying的payload的格式如下:  payload = responder session id | responders nonce | X  其中:  l responder session id:responder生成的session id,initiator用它来生成scrambled session id,这个值和initiator session id不一样。

  l responders nonce:  这时responder知道了y1和x2,就可以生成sharedsecret:  shared secret = y2 ^ x1 % p  DH算法保证这个responder的sharedsecret和initiator的shared secret是一样的。

  这时就可以生成这个session对应的加解密key了:  encode key = HMAC-SHA256(shared-secret, HMAC-SHA256(responder nonce,initiator nonce))  decode key = HMAC-SHA256(shared-secret, HMAC-SHA256(initiator nonce,responder nonce))  这些加解密key都只使用低位的128bit。

  可以看到responder的encode key和initiator的decode key是一样的,同样,responder的decode key和initiator的encode key是一样的。

  注意responder initial keying依然使用Adobe System 02作为对称key来加解密,而不是使用新生成的非对称的key来加解密,非对称的key仅在session建立之后使用。

  3.5.5 user data  至此session就建立好了,后续传输的就是数据消息,主要包括两类:  l normal user data:正常的flow中数据消息  l next user data:和normal user data在一个packet中传输,不能单独使用。

  normal user data包的payload格式如下:  payload = flags | flow-id | seq | forward-seq-offset | options |data  其中:  l flags:1 byte,各bit的意义如下:  bitmeaning  0x80options域是否存在  0x40  0x20这个包前面还有包  0x10这个包后面还有包  0x08  0x04  0x02丢弃包  0x01结束包  l flow-id:flow标识,varlen类型  l forward-seq-offset:用于滑窗的标识,varlen类型  l options:一些选项  l data:audio、video和data数据  next user data包的payload格式如下:  payload = flags | data  字段定义同上

  • 发表于 2021-04-20 06:15
  • 阅读 ( 242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阿尔迪斯工作室
阿尔迪斯工作室

709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