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心似缱,在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如果《牡丹亭》的杜丽娘走出剧本,带着她的端庄美丽、温润幽静、至情至真、至爱至深走进现代人的视野,你会爱上她吗?
由“世字辈”昆坛名旦沈世华先生亲授指导、钮镖先生担纲艺术顾问的全本精华版《牡丹亭》,近年来唱响了大江南北,从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天津的广东会馆,到上海的兰心大剧院,温润柔和、平静舒展的昆曲唱腔,将传承了400多年的戏剧大师汤显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充满想象的视听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让当代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昆曲文化的灵魂。近日,我们有幸约访到沈世华先生和钮镖先生,与二老共话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从左至右 沈世华 钮镖 王义鑫)
一场古典与现代的灵魂邂逅
昆曲在当代的传承发展,不仅是艺术家的责任,也是社会关注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昆曲课程,一些昆曲表演艺术家们也把培养年轻观众作为努力方向,通过讲座、公益巡演、经典欣赏选修课、数字昆曲网站等方式进行传播,吸引更加广泛的青年群体。
1953年开始学习昆曲的沈世华先生,是中国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她十三岁开始师从朱传茗先生学习《游园惊梦》,是“世”字辈分里,年纪最小的。凭借着对昆曲的一腔热爱,沈世华在戏曲道路上走过了六十七个春夏秋冬,用一生,逐一梦,这也正是很多年轻人所向往的追梦过程。作为新中国最早一批杜丽娘的扮演者,沈世华先生一生都致力于昆曲的传承和传播,在她的众多弟子中,有30多位已经获得了中国戏剧界最高荣誉奖——梅花奖。除了为学生铺路,为学生当人梯外,沈世华先生也经常到北大、人大、中央美院、国家图书馆、首师大、北师大去授课,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爱上昆曲这项传统而古老的艺术。
沈世华先生表示,“这次给云南U剧工厂编排的精华版《牡丹亭》,浓缩了我对《牡丹亭》全部的热情与挚爱,我希望舞台的效果是整洁、唯美的,把代表人物和场景体现出来,并且给演员和观众留有想象空间。”
此外,沈世华先生透露她在服饰上的选择也有变化,更贴近演员身材,更有利于塑造杜丽娘的少女感。从演员服饰布料的颜色到材质,都是沈世华先生亲自到苏州一样样去挑选的。
“演员在台上要把自己的年龄、身份抛开,否则就是提线木偶,只有心到,眼才能到。”谈到自己的得意弟子,《牡丹亭》精华版杜丽娘的扮演者李静时,沈世华先生满脸欣慰的为弟子打出了90分的高分。“杜丽娘的美是优美、幽静,少女之美,不同于少妇的美。因此尤其要注重眼神和腰在细节上的运用,这点李静完成和把握的都相当出色。”
现代传播方式让昆曲打破时代壁垒
在谈到昆曲文化如何与流行文化进行融合时,沈世华先生表示,无论昆曲还是流行歌曲,都是百花园中的靓丽风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昆曲在经历了600年的风霜雪雨依然存在,还能受到当代人的热爱,正因为它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和根基。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开始尝试将《牡丹亭》这一经典文化米素,跟现代科技、音乐、绘画等形式结合并开发成品牌内容,让杜丽娘的形象以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打破时代的壁垒,将古典加以现代化重塑。最近,中国服务贸易协会旅游贸易分会 副会长/ 广燊行传媒 IP主理人 王义鑫就以沈世华先生亲授指导的精华版《牡丹亭》为创作蓝本,手绘呈现出了《游园惊梦》、《寻梦》、《离魂》等几个经典曲目的场景,深得沈世华、钮镖两位老先生赞许和肯定。
将经典文化加以现代化的重塑和演绎的过程中,如何找准精髓和灵魂?对此广燊行传媒 IP主理人 王义鑫:“我们用画面、色彩、点线面来呈现《牡丹亭》的意境,在创作之前,我听了好多版本的《牡丹亭》,还有文言文的文本,只是难点在于杜丽娘“静”的感觉,还不敢轻易触碰。《牡丹亭》是一出大戏, 内容丰富.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性格和环境的冲突, 虽然这是一部明代戏剧, 但是自古以来人的需求与欲望从没有改变, 变的只是表达方式 .今天我们用现代的语言,视觉 ,人物形象 去诠释《牡丹亭》这部大戏所反映出的方方面面 , 力争让中国青年们了解并更加热爱自己国家的文化”。
中国京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时也是《牡丹亭》精华版的艺术顾问钮镖先生认为,我相信现在的年轻人,可以接收到古典的米素信息,并灵活运用到现代。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自由的环境里驰骋和创新的同时,不能离开本体,同时还要给观众留有想象空间。“创新的同时要守正,偏离的本体,就是另外一件艺术品。”
“昆曲是中国审美仪式的载体,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把中国古典美和现代时尚美结合,让现代人接受,但在创作过程中,要保留中国古典美的个性和神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需求。与时俱进,不单要迎合,还要给予。”“文化是民族之魂、民族之根。” 钮镖先生表示,既要在传承中发展,也要在发展中传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共赢共融。
729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