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购奶粉时,奶粉的质量安全是家长们的首选,对于一些特殊幼儿,需要购买特医食品,但很多家长对市面上各种产品,混淆不清,甚至一些不良商家会用固体饮料冒充奶粉销售,那么,固体饮料/婴幼儿配方奶粉/特医奶粉有什么区别?蛋白固体饮料对婴儿有什么危害?下面友谊长存小编就来说说。
近日,“郴州大头娃娃假奶粉”的新闻刷了屏。据媒体报道,湖南郴州市多个儿童家长反映在服用某品牌的“倍氨敏奶粉”后儿童出现了头骨畸形、发育滞后等症状,后被医院诊断为佝偻病。
在“阜阳大头娃娃”和“三聚氰胺婴儿奶粉”事件之后,任何跟奶粉质量相关的事情都会引发巨大关注。
“郴州大头娃娃假奶粉”事件的核心其实是“用蛋白固体饮料来冒充特医奶粉”这一问题。“蛋白固体饮料”是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以补充蛋白质的固体饮料。
而“特医奶粉”是针对蛋白质过敏婴儿的氨基酸配方奶粉,二者不能等同。
那么,蛋白固体饮料、婴幼儿配方奶粉、特医奶粉之间有何区别?
固体饮料是指特定组成的食物粉末,食用时加水冲调为饮料来饮用。“蛋白固体饮料”就是蛋白质含量比较高,可以补充蛋白质的固体饮料,本身是一类合法合规的常规食品。
在郴州这个案例中,“特医食品”是针对过敏婴儿的氨基酸配方奶粉。蛋白质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配方奶粉中必须有“特定含量”的优质蛋白,比如牛奶蛋白或者大豆蛋白,但是有的孩子对这些蛋白质过敏,于是就需要“特殊配方奶粉”去为它们提供营养,最常见的方案就是用氨基酸来代替蛋白质,从而避免过敏。这样的配方奶粉属于一种“特医奶粉”。
特医奶粉用氨基酸解决了过敏问题,但满足“不过敏”的同时,它还得是“配方奶粉”才行,也就是要含有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而且“含量合适”。这样的奶粉对配方和生产都有相当高的要求,所以监管严格,需要获得专门的生产资质才能生产销售。因此,特医奶粉的价格也就比较高。
而没有那么多要求的“蛋白固体饮料”,价格就要低得多。所以,用“固体饮料”去冒充“特医奶粉”能够获得暴利。
婴幼儿配方奶粉(0-36月龄)则是指以乳类及乳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或)其他成分,仅用物理方法生产加工制成的液态或粉状产品,适于正常婴幼儿食用,其能量和营养成分够满足对应月龄孩子正常营养需要的产品。
从营养成分要求角度看,配方奶粉与特医食品对产品中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成分的添加量及种类有严格限定,是一种对母乳成分的模拟,可满足对应阶段儿童的营养需求。如0-6个月的健康婴儿在不额外添加辅食的情况下,可以依靠适合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特医奶粉维持正常成长发育。
与配方奶粉、特医食品相比,含乳固体饮料对营养成分的限量比较宽泛,仅对蛋白质含量做了基本要求。以蛋白质含量要求作对比,国标要求婴儿配方食品(0-6月龄)中添加的蛋白质含量(乳基产品)范围需在0.45g/100kJ-0.7g/100kJ间,且乳清蛋白含量应≥60%。而含乳固体饮料中对乳蛋白含量(质量分数)仅要求不少于1%即可。
从生产资质角度来看,特医食品虽不是药品,但需参照药品管理方式严格监管,因此通过注册的产品十分有限,厂家需同时取得特医食品生产资质和产品的配方注册资质,且需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配方奶粉也需同时获得工厂与配方的双重认证或注册;而固体饮料生产门槛较低,获得生产许可资质相对容易。
“蛋白固体饮料”不是“毒奶粉”,它也不含有“有毒有害成分”。它的问题在于:不能提供婴儿所需要的所有营养。也就是说,当家长把它作为婴儿的营养来源,就会造成某些营养成分的缺失,从而导致婴儿营养不良,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在郴州的这个例子中,“蛋白固体饮料”可能就造成了孩子们的维生素D缺乏,从而影响其骨骼发育,甚至导致佝偻病的出现。
此外,如果奶粉中含铁量不足,就可能造成婴儿嗜睡;如果碘含量不足,就可能造成呆小症。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